溫氏股份:豬雞雙雄,三代接力40年,五線小城一千億

這兩年,在資本市場上,豬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板塊。

投資者愛它的“強週期”,行業業績與“一年四季”高度相關;愛它“接地氣”,不需要等財報,多去逛幾趟菜市場,就能大致推測行業業績表現。

恨自然是恨它這些年業績“符合預期”的差。

相比2019、2020年的瘋狂,如今豬肉在市場上的關注度低得多。以成交量計,生豬概念,那兩年成交量普遍在百億以上,高峰期能突破240億。當時有人調侃,上海研究豬週期的研究員比上海的豬都多。

不過,不斷下行的豬價終於在2024年出現回升,溫氏股份搶跑,讓市場對行業內其他企業的業績多了份期待。

近日,溫氏股份發佈業績快報,2024年其實現營業總收入1049.06億元,同比增長16.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92.45億元,同比增長244.68%,實現大幅扭虧。

這是自1983年溫氏股份成立以來,營收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而其淨利潤也創下2020年以來新高。

根據公告,溫氏股份2024年亮眼表現,主要是生豬養殖業務和養雞業務利潤增長的帶動。

“量價齊升”是溫氏股份生豬養殖業務利潤提升的主要原因。2024年,溫氏股份銷售肉豬3018.27萬頭(含毛豬和鮮品),同比增長14.93%;毛豬銷售均價爲16.71元/公斤,同比上升12.83%。

同時,養豬和養雞又同時受益於去年的飼料原料價格下降,養殖成本低位運行。

溫氏起家於廣東雲浮,一個廣東最沒存在感的城市。城市人口不到300萬,經濟總量1300億左右。

40年來,溫氏一直紮根於此,撐起了該地經濟的半邊天。

1983年,鄉村教溫北英開始賒銷雞苗,拉開了溫氏養殖的序幕。1994年,溫北英之子溫鵬程接任董事長。再過十年,2004年,溫鵬程和弟弟溫志芬將溫氏一路做到上市。2017年,溫志芬從哥哥手裡接過了溫氏的指揮棒。

溫氏歷經三代人40年,在五線小城做出了一千億營收。

儘管打贏了2024的收官之戰,但溫氏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一方面是同行壓力,供需緊平衡。曾經,“豬王”寶座長期被溫氏股份佔據,轉折發生在2020年。這一年,牧原股份規模極速增長,加冕成爲新的豬王。如今牧原股份養殖規模超過其他上市豬企之和,市佔率超過9%。

與之相對,溫氏股份的種豬場產能利用率約77%,尚未實現滿產。

另一方面是價格收縮。從2024年10月開始,豬肉價格再次回落,春節前後略有反彈,節後立馬加速下跌。據搜豬網數據,2025年2月27日,全國出欄均價僅爲14.49元/公斤,創半年以來新低。

經歷40年沐風櫛雨,溫氏股份不斷成長。

2025大幕已啓,作爲行業老二的溫氏股份,將如何應對新的挑戰,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