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將對不合理低價遊進行專項治理,分析人士:“需要徹底阻斷利益鏈”
3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部長孫業禮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三場“部長通道”集中採訪活動中表示,今年將對不合理低價遊、強迫購物等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孫業禮指出,這些年,在文化和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大家反映強烈的不合理低價遊、強迫購物,特別是強迫購物,損害遊客的旅遊體驗,侵害消費者的權益,惡化當地的營商環境,也損害地方的形象,看到這些案例以後,令人氣憤,但是這個現象又屢禁不絕。
孫業禮表示,今年我們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專項治理,一方面,加大打擊懲治的力度,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法律制度,加強標準引領,在全社會弘揚和建設誠信文化,爭取多管齊下,剷除這樣的頑瘴痼疾。
當日,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有部分地區的旅遊資源其實很豐富,但是當地往往就依賴於一些自然資源,在旅遊淡季就會過度依賴降低價格來攬客,通過其他方式彌補成本。“不是低價不可以,是不合理的低價不可以。因爲不合理的低價會讓消費者對旅遊行業產生錯誤的認知,會對旅遊市場、旅遊人才產生片面的理解。”周衛紅認爲,“在打擊懲治的力度上,要抓住重點方向的癥結重點整治。”
某不願具名的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監管層面嚴厲打擊不合理低價遊和強迫購物亂象的舉措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可以有效避免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惡性循環。在消費層面,相關舉措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旅遊消費環境,進一步增強旅遊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潛力,對於正規旅遊企業而言是重大利好。
該分析人士指出,不合理低價遊與低價遊有本質的區別:不合理低價遊甚至零負團費本質上就是打着低價或免費的幌子的購物團,是擾亂市場秩序的違規行爲,部分還存在強迫消費等違法行爲。而低價遊則是合理範圍內的低價產品,並不在打擊範圍內,相反一直有相當規模的需求,這也是大衆旅遊時代需求多樣化的體現。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市場層面,一些“不合理低價遊”和“低價購物團”仍有部分受衆,願意浪費一部分時間在購物點,來換取更便宜的跟團遊。
“我自己走過那種免費的雲南遊,景點的確是讓你都看得到的,導遊也沒有強買強賣。一輛車只要出貨一兩塊翡翠就能回本。”某旅行社人士小佳向澎湃新聞表示。
因此,小佳對於治理“不合理低價遊”表示了擔憂:“現在那麼多年的購物團經驗,但凡做這種低價遊的旅行社,都是‘買過教訓’的,在行程上是抓不到他們漏洞的,比如翡翠店在行程裡會寫‘玉石博物館’,客人也簽了旅遊合同,回來後也沒辦法投訴。”
“對於有的客人來說,我花這麼點錢,去個玉石店,也不虧呀,看着也挺有意思的。”小佳直言,“說白了,便宜的產品永遠會是受歡迎的產品。”
“不合理低價遊和強迫購物實際上是一個問題,不合理的低價遊必然伴隨強迫購物。因此,在打擊此類違規行爲的同時,還需要同步對目的地的旅遊購物市場進行徹底整頓,徹底阻斷不合理低價遊的利益鏈。”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同時,從從業者的角度,還應該繼續推進導遊制度的改革,進一步放寬導遊自由執業的門檻,形成導遊服務“優質優價”的新格局,讓優秀導遊迴歸服務本身。另外,在消費端,對於不合理低價遊受害者較爲集中的中老年羣體加大消費教育力度,持續宣傳不合理低價遊的危害,避免消費者權益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