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101公司治理 還需要長遠眼光
臺北一○一董事長賈永婕去年以黑馬之姿上任,迥然不同的行事作風,拉高了臺北一○一聲量,但批評聲浪也同樣不小,只能說是「黑紅」。若想要成爲與衆不同的董事長,美麗的賈永婕顯然還需要一張更有說服力的成績單,以及長遠的公司治理眼光,才能讓臺北一○一持續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
賈永婕上任不久,從最擅長的公益着手,更搭上了世界棒球十二強賽中華隊優異表現熱潮,讓臺北一○一「夢想高飛」公益活動吸引不少目光,只是在大樓點燈時,用了「永婕同心」字樣,被外界批評爲公私不分、公器私用,也讓單純的公益活動失焦。
賈永婕高調的作風也讓有些立委看不下去,批評了幾次,同時,也有不少過去合作點燈的廠商質疑,合約中明明載明點燈字樣要與公益相關,爲何臺北一○一帶頭違約?
對於內外雜音,賈永婕未曾認錯,不過,近幾個月來,點燈次數明顯減少,臺北一○一也不再強調「永婕同心」。顯然,賈永婕除了擁有能將外界批評轉化爲自我鼓勵的調適能力外,修正能力也不差。
只是,賈永婕上任後,臺北一○一對外公佈訊息,幾乎都只能以賈永婕臉書粉絲頁爲主要管道,企業發言體系形同虛設,發言人更只是掛名。
臺北一○一雖未上市櫃,但也是公開發行公司,明確的企業發言體系機制,不只關係着社會觀感,也對公司股東、員工、企業經理人、政府管理當局帶來巨大影響,這是公司治理相當重要的一環。
臺北一○一從成立之初就面向國際市場,它不僅是臺灣地標,也是世界高塔聯盟成員、世界最高綠建築,它乘載着臺灣的國際形象與能見度,它的公司治理原則,也應該要有國際級水準。
誠然,臺北一○一去年營收、獲利都創下歷史新高,但功勞卻非去年任期不到四個月的賈永婕能獨攬。若要走出不一樣的路,賈永婕就需要有更多開創性的作爲,將臺北一○一引領至更高的國際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