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差大陷中風危機!高雄女起牀半身無力 醫與時間賽跑移除血栓
▲左圖爲急性大腦動脈栓塞,右圖爲移除血栓讓血流恢復正常。(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低溫、日夜溫差大都是腦中風好發季節。高雄一名70多歲潘奶奶,近日起牀時,發現左半身無力、口齒不清,家人即時將她送往急診,診斷爲「急性大腦動脈栓塞」,經執行腦中風動脈取栓手術,成功移除血栓,並順利度過腦中風急性期,目前已轉院到地區醫院接受「中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劃」的復健治療。
腦中風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依據衛福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腦中風可分爲缺血性、出血性兩大類,其中缺血性腦中風佔了80%。
過去,缺血性中風主要治療方式爲「血栓溶解劑(rt-PA)」,希望能打通血管,或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然而,這2種治療方式都有時間上的限制。
▲小港醫院神經科林子超醫師。(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小港醫院神經科林子超醫師表示,對於阻塞較嚴重、阻塞在較大血管的患者,注射rt-PA的效果可能有限,此時就應考慮動脈血栓移除術。
林子超表示,顱內動脈取栓手術是目前已逐漸普及的急性腦導管治療方式,醫師會從病人鼠蹊部的股動脈進行穿刺,藉由不同的導管組合,將抽吸導管或支架,從下肢動脈逆行到血栓塞住的顱內血管處,將血栓藉由支架取出或負壓吸出。相較於以往的血栓溶解劑治療及保守藥物治療,大血管梗塞的病患在接受顱內動脈取栓手術後,能獲得更積極的治療效果以及更好的預後。
事實上,自2023年11月起,動脈取栓術的給付條件已從中風後8小時延長至24小時內,這項改變的優點可讓在大血管梗塞的中風,提供給病患更積極的治療效果。相較於血栓溶解劑治療,可治療病情更嚴重、送達急診時間更久的中風病患。
▲小港醫院具備取栓資格資師與跨專科醫療團隊。(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林子超指出,在執行手術過程中,可直接探查病患血管狀況,並發現其他隱藏的血管性病竈,如血管壁剝離、血管瘤或動靜脈畸形等。
林子超提醒,春季氣溫變化大,有時氣溫驟降或突然升高,民衆要多留心身體徵兆,若出現口嘴歪眼斜、單側肢體無力或四肢無力、意識不清、言語不清溝通困難或無法說話、視覺障礙等症狀,應第一時間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