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水風景」呼應暴雨洪流 李遠:臺灣不斷在摧毀中重建
▲「2025臺灣文博會」文化策展,8月2日至11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展開。(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2025臺灣文博會以「水風景」爲題,將於明(2日)開展,文博會總顧問龔卓軍提到,昨31日臺中單日雨量已超越莫拉克颱風,在極端氣候下,雨水產生的暴力洪流,是過去我們不熟悉也難以防範的,也是人人要面對的警訊。文化部長李遠說,臺灣是一個「不斷在摧毀中重建」的國家,如今在臺風與焦躁炙熱的8月,透過文博會、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開啓,人們有機會透過文化安靜的力量重新省思、療愈自己。
▲2025臺灣文博會「水風景」也是迴應環境現實,是重要的提醒。(圖/文化部)
「2025臺灣文博會」文化策展展區,將於8月2日至11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展開,總顧問龔卓軍提到,昨31日在臺中發生暴雨,單日雨量超越了莫拉克颱風,甚至發生一家五口開車不幸墜落的悲劇。而在文博會策劃「水風景」初期時,尚未預見這些災難發生,但如今顯得格外切題,是一個重要提醒。
他特別分享作家吳明益對河流的3種詮釋,包括作爲母親滋潤大地、是重要的水資源;但也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如今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河流又成爲暴力的洪流。從凱米颱風、丹納斯,到竹節草颱風,傳統的防災已經無濟於事,防洪在未來可能是家家戶戶都要面對和進行的事,不能只有政府來做。
▲李遠提到在焦躁的8月,透過文化安靜下來省思、療愈自己。(圖/記者林育綾攝)
文化部長李遠則指出,臺灣是一個「不斷在摧毀中重建」的國家,從政治、災難、歷史創傷中一路走來,在早年拍攝紀錄片時,就已強烈感受到這樣的歷史循環;如今在臺風、炙熱又焦躁的8月,除了在松煙的文博會開展,一旁的國家鐵道博物館也開放,同時臺灣文化也登上大阪世博,人們有機會回到自己的文化安靜下來省思,是很大的療愈。
李遠也從自身經驗談「水」之於生命的本質,他回憶大學上課時,老師曾說「羊水與海水的pH值相同」,讓他驚覺海洋正是生命的起源,而臺灣作爲一座從海底隆起的島嶼,過去卻因海防、堤防與水泥化工程,讓人民與水之間逐漸失去連結。
他認爲,臺灣本來是海洋之子,從小卻被隔絕於水,因此選擇「水風景」作爲策展主題,不只是迴應環境現實,更是一次文化與生態的深層召喚。
▲鄰近松煙的「國家鐵道博物館」也對外開放。(圖/記者林育綾攝)
李遠呼籲,國家鐵道博物館歷經10年籌備,剛好在日前開幕,跟「臺灣文博會」僅一街之隔,民衆一定要一併造訪,感受臺灣文化的多重面貌。
「2025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文化策展
地點:「穿霧之境」:松山文創園區2號倉庫「有河之靈」: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接海之島」: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臺灣萬水」:松山文創園區5號倉庫「日常+」:松山文創園區北向制煙工廠
活動期間: 日期:8月2日(六)-8月10日(日) 時間:10:00-18:00日期:8月11日(一) 時間:10: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