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博會搶先看 水風景呈現島嶼多樣態文化
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展區「有河之靈」打造數位點燈體驗裝置,讓民衆許下心願及祝福,隨着水傳遞出去。(文化部提供/林縉明臺北傳真)
臺灣年度最具指標的文化盛會「2025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8月2日至11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及南港展覽館同步展出,今年以「水風景」爲年度主題,文化策展區亮點搶先曝光,松山文創園區的戶外展區,最吸引目光的是2025臺灣文博會的精神堡壘「水亭」,以農用棚架與漁繩搭建而成,這件懸浮在空間之間的大型編織裝置,不只呼應了年度主題「水風景」,更象徵着島嶼與水共生的生命意象。
今年臺灣文博會中,以「水風景」四大文化展館爲經,「百大文化基地」爲緯,依據各區策展理念及文化主題性,對應「百大文化基地」特質及物產,打造融合地方底蘊與感官體驗場域,呈現臺灣多物種與多樣態的文化活性。
走進文化策展區,就像是展開一場水風景的旅程。首先沈浸於「接海之島」以影像與巨型編織裝置交織的空間氛圍,隨着24部橫跨年代的影像、7位藝術家與攝影師作品、以及近40本主題書籍,重探生活在這座島嶼的動人故事;接着走進「穿霧之境」,將會像是置身於高山霧林之中,鼻尖聞着森林氣息,感受在水成形之前即以點滴累積的山林之美,在臺灣近年來林木業發展及霧林帶所孕育的茶葉產業相互呼應中,體驗自然的力量。
在「有河之靈」展區,彷彿置身原住民、平埔與漢人多元的信仰及傳說中,還能親手點亮一盞水燈,讓心願隨着水傳遞出去,由水乘載起的不只是有形事物,更是文化力轉譯的創作泉源。來到「臺灣萬水」地方特選館,有別於過去以單一縣市爲主題的形式,今年設計以22縣市地方風土、百大文化基地爲核心主題,轉型爲由策展人及團隊精心評選出家鄉最水、最美、上媠的(siāng-suí ê)地方特產,102件選品,每一件都像訴說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故事。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首度在文博會規劃的工藝選品店「日常+」,有別於歷年展覽作法,今年改爲以選品店方式展售,嚴選70家臺灣經典工藝品牌、超過400件商品,提供茶器飲食、日常穿搭、居家擺飾等,要讓平常生活使用的器具,都能散發更有質感的溫度。無論是拿起 C.C.C. Glass Works 的「百嶽清酒杯」,透過玻璃色彩彷彿看到臺灣四季山景在杯中閃爍;坐上土與木之間的實木藤編椅凳,能感受到傳統工藝經由現代設計重新演繹;而元泰竹藝社的「元氣凹豆杯」和花蓮Verde的蛇紋石蠟燭座,充滿永續與療愈的元素,更是日常生活的必備器物。透過每一件生活選品,喚醒對工藝生活的想像,讓工藝成爲日常中恰到好處的存在。
逛展之外,今年還能邊走邊玩,一起參加「水波紋集點活動」,只要在文博會期間前往「水風景」主題商家取得集點卡並消費,每滿100元就能獲得1點,集滿6點就能於松山文創園區設計點櫃檯及南港展覽館1館大會服務檯兌換限量好禮,讓看展的每一步都充滿驚喜。
另外,想深入瞭解臺灣水風景就從在地出發,「水路秘境走讀」由文化工作者親自帶路,從松山文創園區及南港展覽館雙展區分別出發,一起追尋水與城市的故事。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