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雄茄萣區全國首座深水實驗池今啟用 助攻離岸風電自主研發
離岸工程中心深水實驗池爲全國首座12米深水池。記者郭韋綺/攝影
離岸風電被視爲能源轉型核心戰略,位於高雄茄萣區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再添重點設施,全國首座水深達12米深水實驗池今啓用,能源署長李君禮今天說,海事科技領域完成最後一塊拼圖,深水池將提供國內外海事科技研發、船舶試驗與海洋工程驗證,加速臺灣自主品牌與國際接軌。
深水池啓用典禮今天上午由經濟部能源署推動、金屬中心規劃建置,邀集產官學界及國際機構出席,包括能源署長李君禮、高雄副市長羅達生、金屬中心董事長劉嘉茹,以及來自荷蘭MARIN、挪威SINTEF等國際海洋技術研究機構代表出席見證臺灣海洋科技重要進展。
李君禮指出,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已建置包括人才培育中心,陸續培育海事工程專家,以及海洋科技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引進海事工程產業實驗、測試,今天海事工程深水實驗池啓用,將促使專區形成涵蓋研發、設計、驗證完整產業鏈。
其中最重要深水實驗池,深度高達12米,爲全臺首座最深,可以造波、造浪、不同層次洋流,未來風電浮動式設計例如浮臺,以及水下無人機、水下無人載具都能在這個水波模型實驗池完成。
李君禮說,國家推動能源轉型最重要是離岸風電工程,以往需要仰賴國際團隊,如今有了離岸工程中心場域,直接讓人才、產業在臺灣落地,協助發展離岸風電產業,他強調,深水池的加入意味臺灣將在國際海洋工程與船舶設計驗證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劉嘉茹表示,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事件影響下,對海洋環境模擬與離岸工程耐受力的要求愈加嚴苛,深水池可模擬真實海況下的風浪流條件,驗證船舶、離岸結構及新興海事技術的耐候與穩定性,協助國內業者降低風險、提升國際競爭力。
這座深水池長36米、寬30米,水深可調0至10米,達國際級深水池規格,可進行海洋環境模擬試驗,支援縮尺模型驗證、水下裝置功能測試與複雜海況條件下的運轉評估。
未來深水池將支援國內船舶、離岸風電、海洋能源及水下機器人的研發應用,協助業者從代工(OEM)邁向自主設計(ODM),甚至打造自主品牌(OBM)。
能源署表示,深水池有助於驗證海事工程與海洋載具設計,將在淨零轉型及能源永續領域發揮作用,例如新型海洋能源平臺、耐候性離岸設施等,都可透過深水池進行測試與改良。
能源署長李君禮(左)、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右)今出席深水池啓用典禮。記者郭韋綺/攝影
全國首座水深達12米深水實驗池今啓用,產官學界人士受邀出席。記者郭韋綺/攝影
深水實驗池深達12米。記者郭韋綺/攝影
離岸工程中心重點設施、全國首座水深達12米深水實驗池今舉行啓用典禮。記者郭韋綺/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