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離岸工程中心啓用 拚風電自主研發

「離岸工程中心」啓用典禮15日在高雄市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舉行,能源署長李君禮(中)介紹中心內關鍵設施,爲全國唯一可模擬真實海流與波浪情況的10米深水池,可深化臺灣離岸工程、水下載具研發實力。(任義宇攝)

經濟部能源署與金屬中心15日在高雄市茄萣區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舉辦「離岸工程中心」啓用典禮,裡頭具備國內唯一10米深水池,可模擬真實海流與波浪情況,進行設備測試,能源署長李君禮稱,該中心爲專區「最後一塊拼圖」,啓用後可提供人才培育、技術研發與設計驗證的一站式服務,可望深化臺灣離岸工程、水下載具研發實力。

啓用典禮上,包含李君禮、金屬中心董事長劉嘉茹、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及荷蘭MARIN、挪威SINTEF等國際指標性海洋技術研究機構嘉賓到場見證。李君禮表示,該中心將是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最後一塊拼圖」。

離岸工程中心關鍵設施爲一座長36米、寬30米、深達10米的擬真深水池,李君禮介紹,該深水池爲全國唯一可模擬海洋中洋流、波浪、風等真實環境,用作光電基樁縮尺模型、水下載具操航訓練、水下結構設備等項目研發與測試,供國內廠商與研究機構利用,有望推動我國離岸工程產業由目前以代工爲主,逐步邁向自主設計、甚至建立自有品牌。

李君禮提到,臺灣四面環海,擁有得天獨厚海洋資源,如何善用就攸關臺灣能源轉型進度與競爭力,專區內人才培訓中心、海洋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已在2021年開始營運,離岸工程中心啓用後,使相關技術可一站式完成人才培育、技術研發與設備測試,未來會爭取成爲國際級離岸工程技術創新與測試驗證機構,爲臺灣海洋技術打下深厚基礎。

劉嘉茹分享,離岸工程中心是金屬中心與能源署攜手打造,因臺灣缺乏海洋技術經驗,因此需與國際廠商合作,但遭遇COVID-19疫情影響有所延宕,如今順利啓用,盼能整合專區人才培育與研發能力,期望未來國內離岸技術發展能減少對國外廠商的依賴。

羅達生則指出,高雄擁有中鋼及完善金屬加工產業實力,期盼海洋產業創新專區能強化在地廠商合作,提升國內離岸風機等綠電工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