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初期無聲無痛 醫:定期胃鏡檢查可降4成死亡率
▲胃鏡檢查有助及早確診胃癌,高風險族羣要多加利用。(圖/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衛福部次長莊人祥罹患胃癌,引來許多人關心。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今於臉書提醒民衆,若能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便能在癌細胞尚未侵犯深層前發現病變;根據以往研究,高風險族羣每2至3年做一次胃鏡,可降低胃癌死亡率達4成。
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中,黃軒寫道,根據《BMC Public Health 2025》報告,全球每年超過100萬人罹患胃癌,7成集中在亞洲,男性風險偏高,約爲女性1.9倍。
黃軒指出,胃癌難防的關鍵是早期幾乎無警訊,因爲胃壁神經不敏感,就算腫瘤逐漸長大,也未必疼痛,加上症狀常與其他消化道不適混淆,例如飯後脹氣、食慾變差或上腹不適,故常延遲確診與治療。
針對胃癌成因,黃軒寫道,幽門桿菌是胃癌最重要元兇,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爲第一類致癌物,感染者罹癌風險高出6倍,建議可透過「13C 尿素呼氣試驗」或「糞便抗原檢查」確認有無感染。
對於高危險族羣,黃軒說明,包括長期胃病或潰瘍患者、有家族病史者、飲食重鹹愛吃煙薰醃漬食物者、與吸菸、酗酒者,民衆要多注意亞硝酸鹽、高鹽飲食對於胃黏膜的破壞,以及酒精和尼古丁刺激基因突變,均爲導致癌化的關鍵因素。
黃軒提醒,胃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若能及早透過胃鏡發現異常,再配合戒菸限酒、少鹽飲食與抗氧化食物,如番茄、花椰菜、莓果、綠茶等,皆能保護胃黏膜、減少癌前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