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需慎防壞習慣 中醫揭9大禁忌飲食清單

▲火燒心胃食道逆流,中醫師提醒忌吃9類食物,示意圖。(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人越來越多,中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發生原因在於賁門過於鬆弛,包含疾病、生活習慣、飲食等因素使賁門括約肌無法阻擋食物與胃酸逆流進入食道等部位,就會引起不適症狀。如果要避免,飲食上要注意避免9類食物,包含辛辣、刺激、高油脂食物等,也提醒除了飲食與治療,日常習慣纔是預防胃食道逆流的關鍵。

開業中醫師樑世瀅指出,正常情況下,食物和胃酸等液體會經由吞嚥,經賁門括約肌放鬆,進入胃部,賁門括約肌再度關閉;若因爲疾病、生活習慣、飲食等種種因素,賁門括約肌無法阻擋食物與胃酸逆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而引發不適。

樑世瀅說,臨牀胃食道逆流的常見症狀包含火燒心、胸口灼熱、胃酸逆流則常發生於平躺時,其他還有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吞嚥進食困難、口水變多、變黏或出現泡沫、喉嚨異物感、胸口梗塞感等。樑世瀅也提到9大飲食上的禁忌食物:

1.辛辣食物:辣椒、胡椒、咖哩、芥末2.刺激性食物:洋蔥、韭菜、酸菜、榨菜3.高油脂食物:炸物、油脂含量高的肉類或料理4.甜食:蛋糕甜點、冰淇淋、餅乾、巧克力5.酸性或高纖水果:檸檬、葡萄柚、柳丁、奇異果、鳳梨6.糯米制品:飯糰、油飯、糯米腸7.加工食品:香腸、臘肉、培根8.酒、含咖啡因(茶或咖啡)飲品、碳酸飲料9.油脂含量高的飲品:全脂牛奶、奶昔

樑世瀅表示,中醫治療會常以「半夏厚朴湯」進行調理,具有行氣散鬱,降逆化痰功效。也可搭配鍼灸或穴位按摩協助改善,例如「合谷穴」、「太沖穴」可以緩解肝鬱氣滯、情緒壓力型食道逆流,用以暢通全身氣機;「內關穴」則有和胃降逆功效,用以治療火燒心、胸悶、心悸,「中脘穴」有和胃寬中、消食功效,用以治療消化不良、胃脹氣、打嗝、食慾不振、胃炎、胃潰瘍,「足三裡」可強化、保健脾胃,用以治療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腸胃蠕動功能不佳、排便不順。

至於日常保健,樑世瀅提醒,民衆可以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尤其是宵夜。飯後不要立刻躺下,至少等 2–3 小時再睡覺。  墊高枕頭,睡覺時上半身稍微擡高,可以減少胃酸往上衝。放鬆心情、減少壓力,情緒緊繃也會讓逆流更嚴重。 避免緊身衣褲,過緊的腰帶或褲頭會增加腹壓。控制體重,腹部脂肪過多也容易壓迫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