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心當胃食道逆流」女整年吃錯藥 醫揪病因:食道敏感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和「功能性火傷心」類似,容易造成混淆 。(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不是所有「火燒心」都胃食道逆流害的。一名年約60歲女性長期苦於火燒心,1年來多次胃鏡檢查,也服用胃食道逆流藥物,卻一直沒改善,北上就醫後,才確診是「功能性火燒心」;醫師說,這類患者的症狀與胃食道逆流相近,但胃酸暴露時間往往正常,病因不是胃酸過多,而是食道神經過度敏感。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內視鏡室主任詹宜學在臉書粉專「肝膽腸胃科 詹宜學醫師」分享此病例,他寫道,該患者擔心長期服藥副作用,特地北上就醫,經「無線胃酸檢測膠囊」與胃鏡檢查,結果顯示食道沒有發炎或潰瘍,且胃酸暴露時間小於1%,症狀與胃酸逆流無關,確診爲功能性火燒心,患者常被誤當成胃食道逆流而長期用藥,導致療效不佳。

詹宜學表示,功能性火燒心的成因與食道敏感度、情緒壓力、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包括壓力、焦慮、飲食不規律或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誘發症狀,因此治療方向須從「減敏、減壓」着手。

功能性火燒心治療方式包含4大面向:

●藥物治療:例如神經調節劑(Neuromodulator),或身心科常使用的抗憂鬱藥物,幫助調節神經敏感。

●心理治療:認知行爲療法或催眠療法等。

●改善生活習慣:控制體重、減少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和甜食、少穿緊身衣物等。

●衛教:讓病人知道這不是「不治之症」,也不是單純「胃酸太多」,而是另一種類型的火燒心,有正確方式可改善。

詹宜學提醒,不是所有火燒心都與胃酸有關,若長期服藥無效,應進一步檢查釐清病因,也建議民衆在今天的中秋佳節適量享用烤肉與月餅,避免吃太多油膩、刺激食物,以免胃部不適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