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企業創造穩定的預期發展環境,穩住就業的信心更足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遲雨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臺早見效,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
與此同時,人社部、教育部、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17條政策舉措,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
近段時間,包括廣東在內的多個省份在全國各地舉辦多場春季招聘活動,拿出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職位,吸引高校畢業生和人才。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爲5.3%,3月份降至5.2% ,前2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54萬人。當前先進製造業、數字經濟、銀髮經濟等領域正在創造較多就業機會。
然而,客觀看待穩就業形勢,一些挑戰也不能忽視。
看數據,2025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達1222萬人,還有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就業,就業總量壓力的存在是一個客觀事實。
就外部環境而言,當下全球貿易保守主義擡頭,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多,對我國出口企業及相關就業崗位帶來了衝擊。
而從需求側來看,勞動力市場顯然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
傳統行業如製造業、建築業等正經歷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導致部分低技能崗位減少;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導體等新興產業雖然人才需求強勁,但高校相關專業培養規模有限,難以滿足企業需求。這種結構性矛盾表現爲部分畢業生難以找到心儀工作,而許多企業又面臨“招工難”困境。
看到這些問題,就會發現人社部等部門推出的穩就業政策舉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一方面注重多渠道挖掘就業崗位,擴大市場化就業崗位,拓寬基層就業空間,穩定公共部門崗位規模,支持青年自主創業,從不同維度拓展就業渠道。
另一方面把提升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的就業能力放到了一個很高位置,力圖通過實施就業能力提升計劃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等方式,幫助他們提高求職競爭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此外,政策還通過結對幫扶、提供高質量崗位信息等方式,強化了對困難畢業生的幫扶。
推進和落實穩就業政策,需要多方合力。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即就業問題的根本解決依賴於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活力提升,產業政策與就業政策的協同推進始終是擴大高質量就業崗位供給的關鍵。
這就需要優先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在推進動能轉換中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同時將穩就業政策落實與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協同推進,爲企業創造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從根本上擴大就業容量。
此外,構建智慧就業服務體系是提升穩就業政策執行效率的技術保障,因爲數字技術能夠有效破解就業服務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有鑑於此,有必要升級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功能,實現崗位信息智能推送,利用AI算法對企業招聘需求和畢業生求職意向進行智能匹配,同時建設社會智慧就業服務平臺,打破政府、企業、高校間的數據孤島,促進信息共享和政策協調。
另外,還可以運用大數據分析就業市場趨勢,也有利於爲政策適時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