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高中教育的趨勢與能力培養 迎接AI與永續時代的組合式超能力
▲隨着人工智慧(AI)加速發展、永續發展成爲全球共識,高中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契機。(圖/視覺中國)
●何毓仁/碳淨零規劃管理全面指南書籍作者、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電信工程師
隨着人工智慧(AI)加速發展、永續發展成爲全球共識,高中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契機。它不再只是知識傳遞的場所,而是培養學生掌握未來變局、建構自我價值的關鍵階段。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未來工作報告》,2030年的職場將重視「組合式能力」(combinatorial skills)將跨領域知識、技術素養、系統思維與永續意識靈活組合,解決真實世界的複雜問題。這樣的能力將是AI時代中人類不可取代的競爭力,更是邁向綠色轉型與永續共好社會的基石。
從未來高中教育的四大趨勢談起,探討如何透過AI與永續導向的課程設計、學習策略與領導力培養,打造2030年世代的組合式超能力者。
未來高中教育 四大趨勢
1. 跨領域整合:AI × 永續 × 創意
傳統的學科疆界已難應對未來挑戰。教育將邁向融合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AI技術、人文素養與永續議題的跨域課程設計。例如:「AI與氣候變遷模擬」課程,教學生如何以Python撰寫氣候模型,預測都市熱島效應;「資訊倫理與環境正義」,透過案例探討AI演算法在能源分配中的公平性與偏誤問題。
學生在專案中不僅要處理程式語言與演算法邏輯,還要考量社會影響與環境成本,培養批判思維與責任感,實踐科技向善(Tech for Good)。
2. 主動學習:好奇心與終身成長力的點燃
未來不僅是AI驅動的時代,更是快速淘汰與創新的循環。因此教育的核心不再是「學完」,而是「學會學習」。學校將強化探究式學習與專題導向學習(PBL),讓學生以真實世界問題爲題,例如:「如何透過AI設計節能建築?」「如何用資料分析改善學校食物浪費?」
學生需自主蒐集資料、訪談利害關係人、整合解法,並運用AI工具進行模擬與決策。同時透過e-Portfolio記錄學習歷程,強化自我覺察與學習成效的可視化。
3. 技術與永續素養雙軌並進
AI與大數據是未來的基本語言,但不應止於操作,更應導向價值思辨與永續實踐。例如:學生在分析空氣品質感測器資料時,不僅需理解資料視覺化與演算法優化,更要學會:怎麼評估資料的可信度?決策是否符合公平正義?對環境與社區有無正面影響?
學校將增設AI應用、資訊素養與永續設計課程,訓練學生以科技迴應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實踐數位轉型中的人文關懷與地球責任。
4. 情緒智力與團隊協作的永續實踐場域
AI可取代分析與計算,但同理心、合作與領導力將是人類不變的優勢。高中教育將重視情緒智力(EQ)與集體協作能力的養成,透過:模擬氣候談判、城市規劃、社會創新挑戰等真實情境;組織跨國學習團隊,運用AI翻譯與視訊共創;建立「永續青年行動社羣」,讓學生以行動改變社區。
在這些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溝通與衝突解決,更理解影響力的本質:啓發,而非控制。
▼傳統的學科疆界已難應對未來挑戰。教育將邁向融合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AI技術、人文素養與永續議題的跨域課程設計。(圖/資料照)
打造組合式能力的三大教育實踐
1. 個人化學習地圖 × AI輔助診斷
學校可結合AI學習歷程分析,爲學生建立個人化學習地圖。AI可協助分析學生的強項、學習風格與興趣,推薦適合的課程、專案與學習資源。例如:對視覺設計有興趣的學生,可被引導學習AI繪圖工具與永續設計專案;對社會議題敏感的學生,則可探索AI倫理、氣候社會學等整合課程。
這樣的輔助診斷機制,將使學習不再是流水線式的標準化經驗,而是每位學生獨一無二的未來設計。
2. 混搭專案 × 真實場景挑戰
讓學生在跨域專案中發揮創意與實踐力。例如:「用生成式AI創作永續生活故事繪本」;「設計AI應用於校園節能計劃」;「開發環境監測App並進行公民參與推廣」。
更進一步,學校應與社會企業、地方政府、新創組織合作,提供學生微型實習、SDG競賽或創新提案平臺,創造真實挑戰的實戰場域。
3. 從失敗中學習 × 成長型思維導入
在實作中,失敗是常態。教育應鼓勵學生建立「反思日誌」、「失敗覆盤」與「學習社羣」,透過AI工具分析學習瓶頸與資源缺口。例如:專案無法如期完成,AI協助辨識時間規劃問題;學習成效不佳,系統建議適合補充的線上資源或教學影片。
如此將科技轉化爲教學同伴,強化學生的自我驅動與韌性心態。
從控制到啓發 高中生的永續領導力養成
在AI可管理事務、分析資訊的時代,真正需要人來承擔的,是能「啓發他人」的能力,願景引領、價值堅持、情緒穩定與集體共創。這也呼應永續發展共好的核心精神。
從「惹怒型」到「啓發型」領導
傳統領導方式以命令、控制、責備爲主軸,但在多元、扁平且講求共識的現代社會,這樣的領導形式將加速團隊崩解。
相反,啓發型領導者強調:
遠見:連結社會責任與個人使命;典範:在行動中傳遞價值與態度;導師:以陪伴取代指導,以傾聽代替命令。透過情境式模擬、領導日誌與團隊反饋,學生可從實踐中學習如何建立信任、激發潛力、面對張力。
高中教育的永續轉型任務
2030年以後的世界,是AI與永續雙軌並進的世界。高中教育的任務已不再只是「讓學生考上大學」,而是「讓學生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這份能力不是單一技能的累積,而是一種能夠整合AI科技、永續視野、情緒智力、系統思維與創造力的「組合式超能力」。透過個人化學習設計、AI協作工具、永續專案挑戰與啓發型領導力訓練,我們能夠賦予每位青年學生在變動中發光的力量。
正如世界經濟論壇所言:「未來的競爭力,不在於擁有什麼,而在於你如何組合這些能力。」讓我們共同努力,打造一個讓未來世代既能與AI共舞,也能與地球共生的教育新典範。
▼2030年以後的世界,是AI與永續雙軌並進的世界。高中教育的任務已不再只是「讓學生考上大學」,而是「讓學生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圖/記者楊惠琪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