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花蓮救災取消所有黨主席辯論? 張亞中:應該兼顧

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選舉10月18日進行投票,有18名國民黨立委呼籲停止辯論,投入花蓮救災。候選人張亞中今針對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下午2時邀集各候選人召開緊急協調會議,討論因應花蓮風災,考慮外界觀感,減少或取消政見發表場次,由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辦公室主任何啓聖對外做出迴應。

張亞中表示,花蓮的災後重建,一定全力支持,這是社會責任。但同時,國民黨作爲一個政黨,也需要透過政見會,讓黨員瞭解誰最有能力帶領國民黨走向未來。兩者並非對立、非此即彼。國民黨立委要求暫停辯論的意見,給予應有的尊重,但黨主席的電視辯論也不該暫停。國民黨如果做不到救災與民主兼顧,未來如何帶領檯灣,衝破困境?

張亞中表示,要顧慮外界觀感,更應該做的是,減少黨主席選舉期間,不必要的造勢活動、宴飲聚餐,把資源投入救災,纔是正辦。花蓮風災確實造成當地嚴重損失,社會各界都應該、且已經展現關懷,協助重建。這一點無庸置疑。國民黨若想展現社會責任,可以呼籲所有候選人或黨部集體發動募款、志工支援、物資運送,讓政黨展現與災民同行的誠意。

張亞中認爲,這不是政見會「要不要辦」的對立問題,而是「怎麼同時兼顧」。首先是政見會的必要性。黨主席選舉關係到政黨未來方向,政見會是讓黨員瞭解候選人理念的重要場合。如果因爲風災就縮減,反而會讓黨內民主顯得草率。況且,這些該有的程序若被取消,黨員會覺得不被尊重。所以,應該強調的是,災後重建重要,但黨的民主機制同樣不能輕易中斷。

張亞中說,對於部分黨主席候選人,前往花蓮探視災民的作法,給予尊重,但是,如果拿着勘災爲理由,企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逃避電視政見會,接受各界的檢驗,那就另當別論了。畢竟,激進的道德化所造成的風險,會讓不同意見者被貼上「不道德」的標籤,而窒息了討論的空間,也正因爲害怕遭到道德審判而不敢發聲,形成了「假共識」。

張亞中指出,第四場的電視辯論會,主要討論的議題是兩岸關係。正如花蓮堰塞湖成災,在臺灣上頭也存有一個隨時都將潰堤的堰塞湖,就是當前臺灣的危急處境,對全體臺灣人都存有解決的急迫性。這與花蓮的災情相比,同樣值得高度重視。

張亞中總結,因此,爲顧及外界觀感,中央黨部應承諾給予花蓮救災工作,承擔很多協助責任。另一方面,堅守民主,選出一位卓越的領導者,展現執政能力,對天災防範於未然,減少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