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劇組數量激增 橫店影視城“橫豎皆有戲”
正在拍攝的微短劇劇組。 吳志、單冠定/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部分日期空餘,有合適的劇本可隨時約檔。”微短劇演員陳林(化名)時常在朋友圈更新自己的拍攝檔期,以便“無縫銜接”新劇組。大多數時候,陳林的檔期都排得很滿。“有時候今天殺青,明天就進新組。”陳林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陳林入行已有三年多,拍攝的微短劇以古裝劇爲主。目前國內古裝影視劇大部分在橫店影視城拍攝,陳林的大部分時間也花在了橫店片場。“一班飛往義烏的飛機,經常能碰到好幾個微短劇演員。”陳林表示。
橫店影視城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橫店影視城已接待超過2300個豎屏微短劇劇組,超過了2024年全年。大量劇組涌入,再加上微短劇製作要求不斷提升,橫店微短劇導演、演員、羣演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橫店延鏈“豎店”
位於浙江東陽的橫店影視城,如今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經過多年發展,橫店影視城規模不斷壯大,並逐步構建起一個現代化影視文化產業集羣。
近年來,我國影視產業發展迅速,微短劇等新的影視內容形態不斷涌現。已有近30年曆史的橫店影視城也在不斷探索和調整,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橫豎都有戲”,在橫店採訪期間,證券時報記者聽到這樣一句話。其背景是在微短劇爆火的當下,各地微短劇拍攝基地大量涌現,外界一度擔心橫店影視城面臨分流和衝擊。但橫店影視城向記者提供的一組數據,打破了這種擔憂。
從2023年開始,橫店接待的微短劇劇組數量開始井噴。2024年,橫店接待長劇劇組523個,豎屏微短劇劇組逾1190個。而今年前7月,橫店豎屏微短劇劇組接待量已超過2300個,大幅超過2024年全年。微短劇時代,橫店依然佔據着中心。
場景是影視拍攝的基礎。2023年,橫店影視城就將場景之一的華夏文化園進行改造,專門用於微短劇拍攝,但目前仍然滿足不了需求。爲了服務劇組,如今橫店的大小拍攝場景,幾乎對微短劇劇組“全開放”。
“我的辦公室窗外每天都能看到微短劇劇組在拍攝。就連我們的辦公樓也拿出來給劇組拍攝了,比如我們有一棟辦公樓的玻璃幕牆比較適合拍航站樓、高鐵站等場景,就頻繁被微短劇劇組使用。”橫店影視劇組服務公司(下稱劇服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爲了統籌安排數量龐大的微短劇劇組,橫店去年還專門成立了豎屏劇運營中心,負責微短劇劇組的接待、統籌、場景安排等。今年7月,記者探訪時,運營中心小小的辦公室內劇組資料堆積成山,幾個工作人員連軸轉。
橫店影視城豎屏劇運營中心負責人周豐來告訴記者,運營中心每天至少要對接兩三百個劇組。“比如有一天,我們有70多個在拍的劇組,還有90多個籌備中的劇組,籌備的劇組基本要在15天內落地,另外還有上百個殺青的劇組也要溝通對接。”
演員供不應求
微短劇劇組拍攝週期通常在一週左右。雖然週期短、規模小,但微短劇劇組的人員配置樣樣都得有。數量暴增的微短劇劇組,再加上同期還有大量電影、電視劇、綜藝等大劇組拍攝,讓橫店從導演、演員到羣演,都出現了“供應”緊張的局面。
橫店演員公會負責羣演的註冊、管理、統籌等事項。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到訪時,演員公會的一間大會議室內滿滿當當坐了近百人。他們正在接受崗前培訓,領取演員證後將成爲“新演員”。演員證是在橫店當羣演的必備“通行證”,而羣演,是當下橫店最缺的“工種”之一。
“我們這裡二十幾個管理員,現在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想辦法調人。比如發動學校或者身邊的人來參演,因爲羣演沒有表演技能上的要求,主要是要拓寬來源。”橫店演員公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爲了保障羣演供應,演員公會使出了“十八般武藝”。“人不夠也不能影響劇組拍攝,我們會在人員上做一些統籌調配。比如有的劇組需要80人拍攝,我們先提供70人,至少保證拍攝場面不受明顯影響,剩下的10個人分配給其他劇組。”上述負責人表示。
“我們現在也跟每個劇組提了要求,要提前預報大概要用到多少羣演。提前瞭解具體用人需求後,我們根據掌握的出工人數,在各個劇組之間進行協調,必須保障劇組的正常拍攝。”上述負責人介紹。
今年以來,橫店演員公會已多次號召,邀請更多表演專業的畢業生、在校大學生等到橫店拍攝。爲了保障演員“供應”,演員公會在此前每週三、週五辦理演員證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了一天的辦證時間。
除了演員公會,第三方選角公司也對劇組用人形成了良好的補充。金華市傳承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就專門爲橫店的劇組輸送各類人才。傳承影視負責人傅偉兵的朋友圈裡,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找人”的帖子。
“橫店的演員是缺的,尤其是好的演員真的很缺,我們天天在各種找人。”傅偉兵向記者表示,“現在如果劇組想要微短劇圈內的‘頂流’,就算是等到明年,有些頭部也沒有檔期。據我所知有位微短劇演員上個戲剛拍完,但他的檔期已經排到10月份了。”傅偉兵表示,在橫店,頭部微短劇演員的檔期基本上是按天來算的,拍攝到期立馬銜接下一部,新劇組的定金提前就打過去了。
微短劇走向精品化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等發佈的《2024年中國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分別爲3.68億元、101.7億元、373.9億元。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攀升至505億元,首次超過了電影票房。
規模膨脹的同時,微短劇也逐步擺脫早期粗製濫造的標籤,質量穩步提升。作爲規模龐大的微短劇“生產中心”,橫店也見證了微短劇的迭代升級。
前述劇服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如今的微短劇劇組已經用上了最專業的一批設備,包括燈光、馬匹、車輛等,這些以前用得很少的東西,現在用得越來越多了,甚至完全按照大劇組的模式來。不同的只是其拍攝週期相對較短。
“質量穩步提升,是微短劇發展最明顯的趨勢。從劇組來看,現在從導演、演員到工作人員,微短劇劇組的人員配置越來越專業化,不像以前隨便找幾個人。”周豐來表示。
“從投入成本來看,微短劇的精品化趨勢也很明顯。剛開始大概30萬元就可以拍一部,現在單部劇的投入基本在80萬元左右了,多的會投入120萬元甚至150萬元。”周豐來說。
近年來,有關部門已出臺多項相關舉措,推動微短劇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相關文件中明確,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廣泛徵集遴選微短劇精品項目和作品,引導專業影視機構和人員參與精品創作,進一步強化“微而不弱、短而不淺、劇有品質”的鮮明導向。
根據相關規定,網絡微短劇已與網絡劇、網絡電影按照同一標準、同一尺度進行管理。在政策引領、市場驅動以及行業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國微短劇產業正從“快速起量”的粗放增長階段,走向傳播秩序持續規範、內容質量穩步提升的新階段。橫店影視城也在產業的更新迭代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