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避關稅?臺積電加碼美國投資 前工程師:政治因素較大
臺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引發各界討論動機爲何。臺北市議員、前臺積電工程師曾獻瑩(中)5日表示,關稅只是表面理由,實則恐受美國政治、外交、軍事壓力及蔡政府、賴政府單方壓住影響。(臺北市議員曾獻瑩辦公室提供)
臺積電3日宣佈加碼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引發各界討論動機爲何。臺北市議員、前臺積電工程師曾獻瑩5日表示,臺積電是獨佔生意根本不需擔心關稅問題,反而有更大因素恐怕是受美國政治、外交、軍事壓力及蔡政府、賴政府單方壓住影響,迫使臺積電沒有太多選擇。
臺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原因衆說紛紜,有人猜測是受關稅影響,因爲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表示,臺積電此舉可避免晶片出口美國時被課徵高額關稅,如果這些晶片在臺灣生產再運往美國,將被徵收25%、30%或50%的關稅。
曾獻瑩說,臺積電到美國設廠不是關稅問題,如果你家公司產品是獨佔,大家都向你買,當然不會擔心關稅,因爲可以輕易的把關稅轉嫁,就算沒辦法完全轉嫁,利潤很高也不用太擔心,臺積電就是這樣的一門生意。
曾獻瑩指出,全世界先進製程晶圓代工,98%都交給臺積電生產,可以說是獨佔生意,其他公司受資本密集、技術密技、資金密集門檻根本進不來,且臺積電毛利率超過50%,根本不會擔心,美國加上10%或20%的關稅。
曾獻瑩表示,因爲是獨門生意,若真的美國加100%的關稅,第一個跳腳的恐怕會是美國的IC設計公司,像蘋果、輝達、高通等,美國政府加上關稅,同樣的自家的公司也面臨隨之而來成本飈漲的壓力,那臺積電到底面臨什麼壓力呢。
曾獻瑩直言,關稅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冠冕堂皇的理由,真正會施加給臺積電的壓力,恐怕是美國透過政治、外交、軍事,向賴政府施壓,要求臺積電到美國設廠,但從頭到尾沒看到賴政府抗議或向美國表達強硬、反對的意見。
曾獻瑩無奈道,在中美對抗的大趨勢下,從蔡政府到賴政府,早已選擇緊抱美國,甚至賴政府有可能在美國的壓力下,一起要求臺積電配合,所以關稅根本不是臺積電到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的關鍵,直言主因是在美國施壓及蔡政府賴政府已經選邊站,導致其被迫沒有太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