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8個員工砸百萬建育兒空間 承億、遊戲橘子爲何拚托育留才?
承億酒店夢獸樂園副董事長戴淑玲(圖中)(攝影者.駱裕隆)
企業自辦幼兒園,以前總被認爲好像營收數百、上千億元的科技大廠才辦得起。但這其實是迷思,在這個留住好人才比什麼都難的年代,已經有更多企業提出靈活變通的育兒福利。看高雄承億酒店跟遊戲橘子,在攬纔跟留才上,如何「比薪水不如比巧勁」。
承億》全飯店變小孩教室
化身活動實驗室、培養下一代
「哈囉,你們從哪裡來?接下來要去哪裡玩?」在電梯裡對着客人指引飯店各樓層的,不是員工,而是今年剛滿五歲的員工子女,他們正準備要出發去飯店樓下的圖書館,借自己最喜歡的繪本回家。
對他們而言,這家五星級酒店熟悉得就像自己家,小孩比很多新人員工都更瞭解每一個樓層路線。
當初飯店開幕不到一年,承億集團副董事長戴淑玲就決定:把親子樓層最邊間的房間,改造成專屬員工的育兒空間「夢獸樂園」。每週一到五,早上九點到晚上六點,各有一位幼教老師與顧問,照顧八名員工的學齡前孩童,且全程不收費。
所以在飯店離峰時間,你能看到一羣小朋友手拉着小呼啦圈,去上游泳課時,還會和客人揮手問好,就像小明星,整座五星級飯店都是他們的教室。下課了,他們就會一夥人衝進員工休息室裡找爸媽和他們的同事,分享手作課程的成果,吸引一票大人忙着幫孩子與作品合影。
高雄承億酒店共有二百五十名員工,卻爲了八名員工子女,聘僱兩名人力,兩年累計成本超過一百萬元,算盤怎麼撥都不划算,戴淑玲爲何要做?
她笑說,當時起心動念來自一個畫面。有次她在電梯裡,看員工神情嚴肅,緊握手機,不時查看時間,原來是媽媽要急着趕到幼兒園接小孩回家。
那一幕讓她思考:承億的員工女多男少,而且很多人都在將要結婚生子的年齡段,與其讓員工家庭工作兩頭燒,工作表現受影響,升職出現天花板,不如替他們卸下後顧之憂,協助照顧子女,員工更有機會爲公司創造更高績效。
「我想說,我小孩都交到你手上了,能不爲公司賣命嗎?」承億VIP俱樂部兼客務部協理陳建政開玩笑的說。
「我也有私心,我想看看,在這樣飯店長大的小孩會長怎麼樣?」戴淑玲說。
而且,托育不是辦了就好,他們也搭配彈性工時。假如樂園有活動,想邀請員工家長,家長可以直接和主管報備後參與。甚至員工想要教小孩也歡迎,所以你會在游泳池畔,見到小孩跟教練上游泳課,向花藝師學園藝。
雖然算盤撥起來不划算,但戴淑玲分享,很多效益是意想不到,做了才知道。例如夢獸樂園成爲飯店團隊設計親子住房專案的「創意實驗室」。
承億集團品牌長簡巧珊分享,當初推出麪包師體驗課程,就是行銷部門看見孩子穿着圍兜兜,把自己烤的餅乾拿到員工休息室販售,很受歡迎,因此,也轉化成給客人蔘加的活動。
兩年內有超過五檔活動的發想跟實驗都來自於此,讓他們的住房率在國旅低迷下,仍能逆勢成長五%。
甚至,公司的工作氛圍也改變了。像是有一次主管會議,主管因看法不同,對話劍拔弩張,大家卻突然聽見有小朋友敲敲會議室的門,原來是萬聖節要糖果的時間到了。當小朋友走進會議室,氛圍瞬間變得平緩和樂,「大家臉部表情都變溫和了,」戴淑玲說。
在戴淑玲眼裡,她也想借此爲臺灣的飯店業培養下一代。尤其她看見,現在有太多大學新鮮人,因爲習慣使用通訊軟體,反而變得不敢接聽電話,就連眼神交流都要額外學習。
所以當家長們擔心,小孩在飯店內亂跑,對客人說錯話該怎麼辦?戴淑玲則迴應:「有什麼關係,多練習就好。」
有些事,雖然算盤撥起來不划算,但只要方向對,做了,就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遊戲橘子》女性復職率100%
意外打造面試者眼中好形象
約三年前一場主管會議,橘子集團財務長蘇信泓對一項福利政策提出質疑:「如果不辦幼兒園,我們每年用這個錢當補助金不好嗎?」遊戲橘子創辦人、集團執行長劉柏園反問他:「你不覺得,用這筆錢經營僱主品牌,很划算嗎?」
內湖科技園區內有超過六千家公司,聯發科、臺達電、Line等國際級企業都在此設點。但,這裡的唯一一家企業附設幼兒園,卻是遊戲橘子的「幼橘園」。
其實,幼兒園最早在二○一二年成立於該公司前總部中和,四年後,隨着總部搬遷到內湖,一度找不到合適的租用土地。本來可以順理成章的退場,但他們卻反而多次拜會政府機關,排除萬難找到合適地點延續幼兒園。
「股東看到(成本)可能會不開心,」人力資源總監張文傑(左圖)說。做爲上市櫃公司明明一度有理由退場、不續辦,爲什麼卻堅持到現在?
張文傑回顧,企業自辦幼兒園的起心動念,是員工發現公司運動會開始出現更多兒童活動,而且報名都很踊躍。於是他在績效面談向劉柏園提議:「不然來辦一間幼兒園?」沒想到,團隊都還沒開始研究,劉柏園就在一個月後的員工大會宣佈:「我想要成立幼兒園,」臺下歡聲雷動、掌聲不斷。
張文傑坦言,雖然獲得支持,但剛開始辦學,隔行如隔山,從挑園長到規畫課程都一無所知。於是,都還沒當過爸的他,邀集約二十位家長同事共進午餐,從聆聽家長的聲音開始。就像每季員工大會,劉柏園都堅持要念出員工匿名寫下的員工心聲,並一一給予回饋。
後來這場午餐會的建議,成爲他們建置幼橘園的重要指標。比如說,有同事分享,選擇幼兒園要注意安全細節,像小孩如廁時,要看老師是否全程陪同注視。爲把關品質,園內師生比優於法令,以今年爲例,師生比落在一比四,比法令多一至兩倍人力。
更貼心的是,因爲是企業附屬幼兒園,老師也會出席公司會議,更理解家長的工作形態。所以當孩子有狀況,老師會先啓動配套,而不是一直打電話給家長:「媽媽,請你把某某接回家。」
爲照顧員工心理健康,二一年起,他們與外部諮商機構合作,免費提供員工心理諮商十二次,去年更加碼孕產期間多三次,並不定期舉辦親職講座。
這些福利,現在不只幫助留才,也增加橘子在招募市場的競爭力。張文傑說,現在集團跨足六大領域:AI、媒體、電子支付等,表示他們在招募人才上的競爭對手變更多,不只遊戲業,也包含半導體等巨頭。或許薪資比不過半導體產業,但橘子用福利攻佔人心。
目前,他們育嬰留停後的女性員工復職率,在二三、二四年都達到百分之百,遠高於勞動部揭露的平均值七三%。
張文傑分享,公司不僅因此留下中堅分子。面試時,更多主管都聽過面試者說:「我路過幼兒園,我就想,這應該是一間『會對員工好』的公司。」
根據資誠調查顯示,相較企業在市場上的品牌形象,七一%美國受訪者更重視「僱主品牌」,這意味着,品牌知名度較低的企業或中小型公司,其實是能透過強化僱主品牌來獲得更多求才優勢。
張文傑坦言,自己偶爾也不免納悶:「爲什麼企業要花這個錢?」但他回頭看,這所幼兒園,就是拍再多形象廣告,都取代不了的實際行動。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週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商業週刊第19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