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TAIWAN」進大阪世博夢洲演出!文化部直播網贊:看了雞皮疙瘩
▲「We TAIWAN」前進大阪世博園區,帶來「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臺下觀衆熱烈響應並一同合影。(圖/文化部)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自8月26日起連續3天,在大阪世博夢洲園區 Pop-Up Stage North 主舞臺演出「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今(27日)現場從下午彩排時便涌現排隊觀衆,正式演出前一度人潮擁擠,主辦單位甚至出動保全協助疏導動線。文化部臉書同步直播時,文化部長李遠也留言「我有在看喔。」網友也紛紛贊「超棒的演出,看直播都感動到起雞皮疙瘩了!」
▲演出前1個小時,現場就有好幾排的民衆搶位,更有親子一同帶着a-We來應援,展現對臺灣的喜愛。(圖/文化部)
「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邀請9組表演團隊,連續3天以多元曲藝、舞蹈及音樂,將臺灣廟埕文化搬上國際舞臺。今日現場從下午彩排時便涌現排隊觀衆,不少民衆特地從大阪市中心公會堂觀賞完展演後,再購票進場夢洲,場內外人潮擠得水泄不通,主辦單位甚至出動4名保全協助疏導動線。
爲了讓無法親臨現場的民衆也能共襄盛舉,文化部特別於臉書開設直播,吸引許多臺灣粉絲線上收看。文化部長李遠也在直播留言「我有在看喔」,與大家一同關注文化盛事。
▲▼文化部長李遠也在直播留言「我有在看喔」。(圖/文化部)
現場活動第2天,觀衆依舊提早1小時到場搶位,許多大阪在地粉絲甚至一路追隨臺灣團隊,搶佔最佳觀賞位置。有觀衆開心分享,只要有臺灣演出就一定不缺席,甚至專程爲此購票入場。現場氣氛因大會廣播宣佈「若繼續打雷下雨,所有活動將暫停」一度緊張,所有表演團隊在不穩定天候下同心祈求順利演出。
▲新勝景掌中劇團「酬神戲」,點燃「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的氛圍。(圖/文化部)
演出內容豐富多元,首先由「新勝景掌中劇」以布袋戲福祿壽扮仙開場,融合舞龍舞獅及臺灣吉祥祝福語,展現傳統戲曲魅力。團長王英峻分享,這次夢洲的開場扮仙戲全程即興發揮,現場也不時穿插「We TAIWAN」、「臺日友好」等用語,雖然語言不同,卻能感受到民衆熱烈迴應。
▲「不二擊聲音製造所」與「拚場藝術撞擊」攜手呈現「大神尪:神將繞境護島嶼」。(圖/文化部)
接着由「不二擊聲音製造所」與「拚場藝術撞擊」攜手呈現「大神尪:神將繞境護島嶼」,將西洋擊樂與北管鑼鼓結合,打造具臺灣廟會氛圍的現場。音樂總監薛詠之分享,自己從喜愛拜拜到深入道教信仰,並將傳統鑼鼓轉譯爲現代音樂,努力讓更多人體驗臺灣信仰文化。
▲雯翔舞團2位舞者,以肢體詮釋臺灣廟宇內擲筊徵詢神明意見的儀式。(圖/文化部)
「嘉義雯翔舞團」則以舞蹈搬演廟埕「搏筊」儀式,舞者以英語發問、現場擲筊,讓國際觀衆也能理解傳統習俗。編舞家郭爵愷表示,演出結果全憑天意,每場都有不同劇本,讓觀衆驚喜連連。
音樂部分則有桑布伊、希望兒童合唱團合作,帶來原民祝福歌曲。張雅淳、謝銘祐、邱舒等歌手分別以母語演繹臺灣經典曲目。
6段節目順利結束後,團隊與觀衆齊唱〈歡聚歌〉,現場氣氛溫馨感人,團隊成員特別感動於臺灣表演團隊在巴黎文化奧運等國外活動中,屢屢克服氣候挑戰、堅持完成演出,展現臺灣精神。
▲所有參演團隊共同在節目尾聲合唱〈歡聚歌〉,現場觀衆也跟着旋律打節拍、揮舞着雙手。(圖/文化部)
由於夢洲園區每日僅有1小時快閃演出,文化部特別透過臉書同步直播,讓臺灣與全球觀衆都能欣賞家鄉文化。部長李遠在臉書感性表示,對多數國家而言,國名與國旗能正大光明出現在世界各地,但對臺灣卻很難得。他強調,臺灣把民間信仰、母語等文化帶到日本,展現出韌性與包容,這纔是真正的臺灣文化。
其他網友看了也熱情留言迴應「好耶!可以直接在家看到現場表演」、「看習慣了的謝神戲到了異國他鄉舞臺上,更迸發出藝術性,臺灣好棒」、「超級棒的演出!看直播都感動到起雞皮疙瘩了」、「很令人感動的表演!」
「We TAIWAN」活動將於明天8月28日迎來最終場,屆時仍會於臺灣時間下午4點在文化部臉書直播,文化部邀請網友一同線上參與,爲臺灣文化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