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招不能替代“雙腿” 高校雙選會探索“小而精”

“掃一眼過去,我們專業的都招。”在“春季攻堅”北京科技大學2025屆畢業生春季大型綜合雙選會上,就讀於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朱永強發現招聘的企業和自己專業契合度很高。這場雙選會參展單位達370家,用人需求超1.6萬名,涉及鋼鐵冶金、電子設備、智能製造、信息通訊等重點行業。朱永強說,自己接觸的大部分參會企業明確表示,兩天至一週內就會通知後續環節。

今年春招季不少高校“搶跑”,雙選會從2月下旬的開學第一週就開始舉辦。

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曉傑解釋,今年春節後用人單位復工時間早、招聘需求迫切。

一名北京師範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製作了一份北京各高校舉辦雙選會的日程表,在她的計劃裡,每週要跑4場左右雙選會,尤其會去一些普通院校舉辦的雙選會。她希望自己的優勢能更突出一些,被招聘企業重視,“秋招拿到一些工作機會,但不是特別滿意,所以最近跑得更頻繁了”。

在3月初舉辦的中國人民大學2025年女大學生專場招聘會上,一名該校社會工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告訴記者,秋招時她通過校園雙選會和網絡招聘找工作,雙選會爲她帶來的面試機會更多。另一名專碩畢業生說,學校在去年3月就建了2025屆畢業生羣,她加入的羣已經排到第十羣,“(學校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在羣裡更新招聘信息”。

在劉曉傑看來,招聘網站、App、社羣成爲許多應屆畢業生求職的重要平臺,但參與校內雙選會仍然有必要,“應嘗試多渠道就業,不能走獨木橋”。她指出:“行業差異導致招聘形式也有很大差異,計算機專業的線上招聘成功概率可能高,但傳統制造業、實體經濟企業更重視線下面對面交流。”在舉辦雙選會的同時,一些企業還在校內安排面試,提升了學生求職的效率。

從多所高校的經驗來看,校園雙選會在經歷一些“化整爲零”的調整。劉曉傑談道,北京科技大學每月舉辦大型綜合場雙選會,每週則會舉辦中型招聘會,規模大概有20家至70家企業,“聚焦在某一方向、領域,或者針對特定人羣”。

教育部連續3年在部署高校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中要求開展“中小型專場招聘活動”。今年的通知中指出,“二級院系要結合學科專業特色、畢業生求職就業意願等情況,積極開展小而精、專而優的中小型專場招聘活動”。

3月初,中國青年報社進行的一項2009人蔘與的調查顯示,48.4%的受訪者期待高校多開展“小而精”“專而優”的專場校園招聘會。

記者關注到,已公佈春招安排的高校,均設置了各有特色的專場雙選會,如清華大學日前舉辦的2025屆畢業生春季大型就業洽談會“大國重器”專場、北京大學的2025屆畢業生“新質生產力”雙選會——先進製造技術專場等。中國人民大學在今年春招中錨定碩士博士生及法律、經管、金融等行業,設置了近10場專場雙選會。

“教育部的要求在我校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我們舉辦‘一院一會’,支持每個學院結合學科專業特點舉辦雙選會,或和學部裡的其他學院合辦。”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生現在面對的招聘信息特別多,如何精準、快速地篩選成爲新的難題,我們希望通過(舉辦專場招聘會)這種方式去服務他們。”

上述工作人員指出,他們會調研學生的需求,不斷調整雙選會的行業、層次分類。從結果上看,參與雙選會的單位和學生的就業去向高度契合,比如,該校財政金融學院發佈的2024屆畢業生就業去向企業,“幾乎都來過咱們雙選會和宣講會,基本上全見過”。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