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憂核三廠遇地震、海嘯 葉宗洸:耐震度是臺北101兩倍

核三廠。資料照片

民衆黨主推的「重啓核三」公投將於8月23日投票,中選會7日進行第一場意見發表會。面對外界擔憂核電廠遇到地震時的安全疑慮、使用許可制度僅40年,以及核三發電量僅5%至6%等疑慮,正方代表葉宗洸說明,核三耐震度是臺北101的兩倍以上,且全球沒有一座核電廠安全受地震影響,且美國80幾座核電廠都已讓機組延役,另高雄市長陳其邁曾說各縣市用電自己供應,但昨晚7時20分數據顯示,現在南部到晚上已要靠中部用燃煤機組發電。

葉宗洸於「重啓核三」第一場公投說明會的第一輪發言表示,有些人擔心臺灣地震多,不適合興建核電廠,但臺灣核電廠使用超過40年,沒有一次因爲地震造成嚴重事故,全世界也沒有一座核電廠單純因地震事故,所以對核電機組造成任何致命性毀損。

葉宗洸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圖卡,說明核三廠耐震能力是0.72g,臺北101大樓耐震能力是0.3g、北部翡翠水庫耐震能力是0.4g,代表核三廠耐震能力是臺北101的兩倍多;倘若反核者認爲0.72g仍不夠,用美國核管會SSHAC Level3方式做評估,若地震強度來到1.384g的話,核三機組仍可安全停機,且從過去多年曆史來看,全世界沒有一座核電廠的安全因地震受影響。

葉宗洸說,有人認爲日本福島311發生核子事故,但那是因地震過後的40分鐘出現海嘯,而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蓋在海岸邊,距離海平面幾乎沒差別,而地震後的海嘯來到12公尺,福島第一核電廠防海嘯牆僅5公尺,又因核電廠緊急用發電機剛好蓋地下室,所以遭海嘯全部破壞,爐心無法用電將冷卻水打進去,進而爐心熔燬。

葉宗洸提到,臺灣核電廠緊急發電裝置全部在地面上,且核三廠距離海平面高度達15公尺,加上增建海嘯牆,整個防海嘯高度達到19公尺,因此海嘯不會對核三廠造成任何破壞。

至於專家認爲核電廠原始設計是40年,過40年後組件會被破壞?葉宗洸說,「當你聽到這種論述時,就知道這人完全沒專業!」美國核電廠執照時間40年,是因爲當年爲了反托拉斯,所以不準核電商轉時間超過40年,可後來有實際需求後,美國現在80幾座核電廠全讓機組延役,沒有所謂40年組件就一定會毀損,都是組件需要更換或修復時進行修復即可。

此外,外界質疑核三廠發電量僅5%至6%,葉宗洸稱,對臺灣用電而言,這5%到6%就是關鍵,過去大家都聽過「南電北送」說法,現在臺灣少了核電之後,自己查看昨(6日)晚7時20分的臺電官網,已經變成「中電南送」,過去南部自己發電就足夠,且還可以送往北部,現在到了晚上卻必須仰賴中部電力,才能滿足南部用電需求;陳其邁曾說過「各縣市用電自己去發電」,但如今已經反過來了,南部人用電,變成中部人要用燃煤機組發電,「這樣叫公平嗎?」核三發電功率佔比雖然小,但仍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