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老人”近視2300度 “網癮羣體”出現了“老齡化”趨勢

最近,山東菏澤一位七旬老奶奶因爲玩手機近視達2300度的報道引發全網熱議。評論區裡,網友們紛紛“認領”自家“同款爸媽”,吐槽老人玩起手機來,勁頭比年輕人還足。市中醫院眼科副主任於坷鑫介紹,隨着年齡的增長,眼睛的調節功能逐漸變差,一些老人關了燈、近距離刷手機,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除了傷害眼睛,長時間盯着手機屏幕姿勢不變,還會造成肩膀、頸椎的損傷。3月16日,在中醫院推拿室,記者偶遇了78歲的謝大媽,醫生反覆提醒,不能再玩手機了!

謝大媽每天手機不離手,前段時間,出現手麻症狀,她還趕時髦求助於AI。AI提示,手麻可能是心梗、腦梗等疾病的前兆,謝大媽嚇壞了,趕緊到醫院問診。醫生診斷,謝大媽的問題罪魁禍首正是過度使用手機,雖未至於到心梗等嚴重程度,但也不容忽視。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隨着網絡的普及,老年人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與日俱增。過去,提到沉迷網絡,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青少年,而如今,“網癮羣體”出現了“老齡化”趨勢。

記者隨機採訪,很多老人表示,如今刷手機的時間明顯增加,除了日常通信,就是追劇,加上算法的精準推送,喜歡看什麼,平臺就推送什麼,讓他們深陷其中。

老人沉迷手機,映射的是當下的社會現狀。《江蘇省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全省13個城市全部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其中揚州、南通、泰州、鹽城已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老人退休後,面臨社交“斷裂”,急需尋找精神寄託,很容易因無所適從而沉迷網絡。

身處數字化社會,老年人融入互聯網已成大勢所趨。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產生風險。這就需要施以援手,幫助老人走出困局。讓老年人既能享受科技便利,又能擁有明亮的雙眼、健康的體魄,這纔是數字時代應有的溫度。

關注記者 倪陽生 李劍峰 許飛

新聞評論

破解老年人“手機困局”,需要多方合力。家庭層面,子女要增加陪伴父母的時間,幫助老年人擺脫對手機的過度依賴;社會層面,則需要開展更多適宜老年人蔘與的線下活動,提供更多社交選擇;同時,科技企業也要肩負起社會責任,研發更契合老年人需求的產品,不能爲了追求用戶在線時長,過度推送、“算計”老人;“各大平臺也應履行社會責任,盡到提醒義務,甚至可以效仿青少年模式,推出針對老年人的防沉迷機制;而老人們自身也得行動起來,踊躍參與戶外活動、線下社交活動,豐富充實自己的現實生活”。 關注評論員 浩宇

來源:揚州日報-揚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