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坤:“網”癮來了,擋不住!
沙漠綠洲中,一睹網球天堂。
3月,位於美國加州科切拉谷地舉辦的Indian Wells網球公開賽爲美國西部掀起了一股名爲“自如”與“從容”的清風,正如網球巨星費德勒那句:“生活比球場更大。”
輸贏,早已不是唯一的高光。大屏幕將運動員臉上墜落的汗珠收錄得一覽無餘,鷹眼系統捕捉的球路軌跡在暮色中織出金色蛛網。在這個被陽光照出噪點的下午,網球的競技美學與觀賽的慵懶美學,正在同一片球場上完成量子糾纏。
香檳色暮靄籠罩的賽場邊,COSMO與演員吳漢坤展開對話——這位從小握着球拍的“網球信徒”,正將球場上的哲學融入生活的每一場博弈。
如果你以爲硬地球場就該是如出膛炮彈一般“嗖嗖嗖”的球速,Indian Wells網球公開賽絕對會顛覆認知——這裡的球速慢得像被沙漠熱浪按下了0.5倍速。丙烯酸材質的硬地球場讓球彈得超高,對抗着加州科切拉谷地的低溼度和⾼海拔對⽐賽的影響。球員們被迫化身“底線哲學家”,上演着一場場拉鋸戰。穆雷、費德勒、梅德⻙傑夫等巨星球員都曾“吐槽”過這⾥的“粘滯”球速——與其說是硬地賽場,不如說更像紅⼟賽場。但慢,恰恰是Indian Wells的流量密碼:雖然制勝分和ACE球的可能性變得更低了,但運動員們底線對抽30拍變成了屢見不鮮的常規操作!誰不願意出同樣的門票錢,看⼀場精彩的持久戰呢?
20 25-Indian Wells主球場 與練習球場
圖片來自@Meng ▐
雖未躋身傳統四大滿貫,但Indian Wells網球公開賽憑藉頂級賽事規格、近2000萬美元的總獎金(男子單打冠軍獨攬120萬美元;女子冠軍約112萬美元),以及堪比大滿貫的豪華球星陣容,讓這片沙漠綠洲場地成爲職業球員心中的“明珠”,被譽爲網球“第五大滿貫”。
Indian Wells網球花園的佈局堪稱網壇“反骨”——與浪漫的羅蘭加洛斯球場或澳網墨爾本公園的現代綜合體不同,這座沙漠中的賽場更像一座抵禦風沙的堡壘。爲了對抗科切拉谷地的風沙,球場四周看臺區域高高聳立,觀衆坐在高處,不僅能俯瞰賽事,還能將遠處的高山與棕櫚樹盡收眼底。作爲沒有頂棚的硬地賽事,參加Indian Wells的球員和觀衆需直面沙漠的“熱情款待”。烈日下,沙塵隨風捲入球場,偶爾給比賽增添幾分美式西部片的狂野氛圍。
超豪華巨星 陣容一直是Indian Wells
吸引球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球員依次爲:鄭欽文、德約科維奇、Marta、韋思嘉。
圖片來自WENMIN、Ai網球、Tennislemonade▐
乾燥的氣候讓球員的汗水落地即蒸發,但球迷的快樂卻如同豐沛的綠洲,賽事多年來的宣傳口號“網球天堂”(Tennis Paradise)絕非虛言。白天,頂着高溫的硬核球迷們一邊擦拭防曬霜,一邊爲卡洛斯·阿爾卡拉斯的底線穿越球歡呼;夜晚,泳池派對與煙火秀將沙漠變成狂歡場。而賽場外,數架直升機掠過、棕櫚泉水療、艾爾帕塞奧藝術畫廊與賽事無縫銜接,無不展現着“網球是主線,度假是底色”的終極奧義。
作爲網球品牌領導者,Wilson率先打響網球開賽季,在Indian Wells網球公開賽期間開展快閃店、沙漠網球活動,全方位定義着沙漠中的“網球信仰”,以360度網球生活方式深度融入這片“網球天堂”。
Wilson在The Courts網球俱樂部
開展了一場落日沙漠網球局 ▐
當吳漢坤帶着Wilson RF01球拍踏入Indian Wells訓練場時,這位演員兼運動達人的揹包裡裝着的,不僅是裝備,更是他的一套精密的生活哲學。“球拍平衡點不一樣,球路就可能偏離預期;鞋子的包裹少一分,腳步便會猶豫半分。”他言語間透露出對裝備的嚴苛——這種近乎偏執的追求,恰是網球運動從愛好昇華爲“信仰”的縮影。
在職業網壇,球拍的選擇從來不是玄學,而是一場力學與人體工學的精密實驗。吳漢坤手中的RF01球拍完美地幫助網球初級愛好者提升球技:點頭輕(網球拍的重心偏向手柄)的配置讓每次抽擊變得穩紮穩打。這種設計絕對偶然。費德勒在傷病後,對網球運動有了全新的思考,RF01的誕生,也延續了一代網球巨星的傳奇故事。多年來,Wilson始終以數據驅動創新,其在網球領域的品牌力也由此奠定。
球拍決定進攻的鋒芒,而球鞋是防守的基石。吳漢坤的考量同樣嚴謹:“舒適度和包裹性最重要,必須貼合腳型,還要具備支撐滑行的性能,既能急停變向,又能減少膝蓋損耗。”
如果說吳漢坤的裝備選擇是對個體的極致適配,那麼Wilson對女性運動裝備的革新,則 是一場爲羣體賦能的革命。長期以來,女性網球鞋被視爲男鞋的“縮小復刻版”,然而,生理上男女腳型有着很大的差異,而男女運動員的運動方式、發力方式也都不同。Wilson有針對性地投入研發,於是專爲女性設計的Wilson Intrigue™系列專業網球鞋應運而生。
Wilson I ntrigue™系列專業 網球鞋 -全新天堂紫配色 ▐
女性的腳跟更窄、足弓更高,Wilson研發了專用鞋楦,並在鞋子內筒採用FootFrame動態防護支撐系統,確保不同腳型的貼合度。相較於強調支撐的男款,女性網球鞋更注重緩震性能,Intrigue™通過UltraShield輕量革新鞋面與一體化發泡工藝,提升透氣性、緩震性與回彈力。在設計上,該系列向1990年代的經典款致敬,融合復古與現代簡約風格,從內到外,Wilson構建了一套女性專用網球鞋的標準。
讓她的每一次揮拍都是力量與美學的共舞,如芭蕾的足尖輕盈,又似華爾茲般進退從容。畢竟自網球運動誕生起,球場上的服飾,不僅是競技裝備,更是運動員對於時尚與品味的彰顯。
本季Wilson 2025 Desert Tennis 系列,從沙漠落日的漸變時刻汲取靈感——餘暉初染,淺紫渲染浪漫,繼而暈開粉紫交織的霞光,最終沉入藍調時刻的靜謐。這樣的色彩敘事,與洛杉磯晚霞的蒸汽波(Vaporwave)美學產生奇妙共振。藍紫色在漸變中交融,既呼應落日餘暉,又蘊含賽博朋克式的未來主義張力,如同現實與幻想的交匯。
吳漢坤在Indian Wells演繹清新的藍調時刻,身着Wilson 2025 Desert Tennis 系列服裝,搭配同色系 Rush Pro 4.5 網球鞋形成視覺延展。穿搭細節中藏着小巧思:“同色手膠和髮帶是必備的搭配單品,”他笑着補充,“連Apple Watch錶帶都要選白色,否則整體造型會‘掉線’。”這份對細節的執着,恰與Wilson的品牌DNA呼應——“爲生活而動”。將網球元素與運動熱情,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美學細節。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長大的吳漢坤,與網球的結緣始於小學五年級。彼時的他因爲觀看澳網迷上了同爲左撇子的納達爾,纏着父親買下人生第一支同款球拍,從此踏上球場。“那時候覺得納達爾的正手帥極了,自己也想試試。”他回憶道。從社區網球班的基礎訓練開始,放學後與同學在球場鏖戰到筋疲力盡成了日常。輸球時,他總是提醒自己,“每一分都是新的一分。要用這樣的一種心態去進行每一個比賽。”這個對於網球運動的感悟,成了他日後應對挫折的底色。多年後,當他以演員、創業者的身份穿梭於不同領域時,網球的影子始終如影隨形。
“網球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擊球的瞬間是通過鞭打動能和動力鏈完成的,那一刻必須絕對集中。”吳漢坤將網球場上錘鍊出的專注力帶入了表演領域。拍攝《封神》三部曲時,他形容進入角色的過程如同面對關鍵分:“剛接觸新角色時,腦子裡不斷回溯人物背景、前一場戲的情緒,但最終必須完全處在當下。”他雙手虛握球拍般比劃,“就像接發球一樣,必須心無旁騖地感受對手演員傳遞的情緒、表情和潛臺詞,把它們當作飛來的網球,瞬間捕捉、精準回擊。”
演員吳漢坤在《封神》三部曲中 飾演西岐百夫長辛甲 ▐
這些從運動中淬鍊出的能力讓他在片場遊刃有餘。“演戲和打球的共通點在於,你永遠在和‘當下’對話。”吳漢坤回憶某場情緒激烈的對手戲時笑道,“導演喊卡後,我才發現手心全是汗——和賽點發球時的緊繃感一模一樣。”無論是比賽的拉鋸戰,還是角色內心戲的層層剝解,他始終相信:真正的掌控力,來自對每個瞬間的全情投入。
而在創業的戰場上,網球的策略思維成了吳漢坤的生存法則。2017年,他在墨爾本創立了澳洲首家數字化健身房,卻在疫情衝擊下被迫關閉。面對失敗,他借用了費德勒的“贏球率哲學”——在退役後的一次演講中,費德勒提到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實: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打過1526場單打比賽,贏得了80%的比賽,但是在這些獲勝的比賽中,他的平均得分率僅有54%。——“而正是這54%,累積起來成就了20座大滿貫。創業也一樣——不必苛求每一步都正確,而是提升整體成功率。”如今轉型AI與影視結合的賽道,吳漢坤像調整戰術一樣覆盤過往:“輸掉一局不重要,重要的是別讓失誤的情緒干擾下一球。”
除了演員事業之外,
吳漢坤也積極在AI影視等領域嘗試創業 ▐
這種韌性,在《封神》訓練營的極限挑戰中也得以顯現。零下10攝氏度的冬日,演員們裹着過膝棉襖晨跑,拉鍊緊閉導致步伐笨拙如同一羣企鵝。“每天訓練15、16個小時,前一個月簡直是地獄難度。”吳漢坤笑着回憶,“但痛苦反而讓我們擰成一股繩。”高強度體能訓練不僅塑造了角色的肌肉線條,更讓團隊在汗水中建立起戰友般的默契,快速凝聚在一起。“運動是最天然的破冰方式——在球場上,一個眼神就能明白雙打搭檔的節奏,拍戲時也是如此。”當被問及“運動達人”標籤是否限制戲路時,他挑眉一笑:“這恰恰證明我的‘人設’立住了!”
曾經生活在墨爾本的吳漢坤,每年去澳網現場觀賽已是固定行程。但他卻格外期待Indian Wells的“三盤兩勝”賽制——與他熟悉的大滿貫五盤三勝不同,這種短賽制更像一場“短跑對決”。“每一盤都必須全力以赴,沒有保留體力的餘地,可能更考驗球員的爆發力和臨場應變。”他分析道,“而五盤制更像馬拉松,需要戰略性地分配體能,甚至考慮是否在某一盤戰略性放棄。”
這種短兵相接的節奏,讓他對新生代球員阿爾卡拉斯的比賽充滿期待:“他的暴力抽球和全場覆蓋能力,在這種賽制下會更具觀賞性。”然而,比起勝負本身,他更沉醉於賽事與度假的完美融合——“白天看球,晚上在水療中心仰望沙漠星空。”網球的魅力不止於比分板,而在於將競技激情與極致享受無縫銜接。在這裡,熱愛不僅是看臺上的吶喊,更是一種可觸可感的生活方式,讓熱愛網球的人們得以在競技與閒適之間找到完美平衡。
吳漢坤多次在社交平臺曬出網球相關的日常動態 ▐
網球究竟哪好?——吳漢坤的答案早已藏在每一段經歷裡。網球從未只是一項運動,而是教會他如何在汗水中專注、在失敗中重啓、在每一刻的“賽點”中,歷練出比勝負更遼闊的生存智慧。
在Indian Wells,有人爲冠軍嘶吼,也有人在陽光下舉杯。 當夕陽染金球場,球拍劃破熱浪,這座沙漠賽場悄然揭示網球運動的真諦——它不僅關乎ACE球與破發點,更是一場關於專注、韌性與生活的交織修行。 擊球爲的不只是衛冕,而是在每一分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從容。
監製:曾悅
編輯:蘭昕雨
採訪:趙文斐
導演&剪輯:Wenhao Yu
妝發:小Mei
運營:鄭悅Yuri
撰文:四夕
設計:姜黑勒久
導演助理:Jia
運營助理:Ju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