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年輕化!醫:看近模糊是警訊 「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成解方趨勢
▲「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能一次改善老花、近視及散光的困擾,成爲目前主流的個人化視力改善方案。(採訪撰稿/記者胡至欣;攝影剪輯/記者謝盛帆)
記者胡至欣/採訪報導
根據衛福部及內政部統計,2024年臺灣40歲以上人口達1,300萬人,超過總人口數的一半,其中逾5成患有老花眼,出現「近距離閱讀困難」現象,看東西常常拉遠又拉近,成爲生活中的隱性負擔。但別以爲這是40+限定,臨牀發現,老花年齡正逐漸下修。
▲臺灣人口老化,40+族羣佔比近6成。(圖/記者謝盛帆攝;以下同)
隨着科技發展與生活型態的改變,老花眼的影響不再侷限於中年族羣。大學眼科葉威毅院長表示,現代人因用眼過度,上班用電腦、下班滑手機,導致老花、白內障,以及黃斑部病變等眼睛疾病發生率都有年輕化趨勢,「可能38、39、40歲就開始看近不清楚,眼睛越來越容易疲勞、變焦速度變慢,以上其實就是老花初始症狀」。
▲現代人用眼過度,老花眼有年輕化趨勢。
幸而,醫療技術的進步爲老花眼提供新解方。新創的老花近視雷射,能一次改善老花、近視及散光的困擾,成爲現在主流的個人化視力改善方案。
▲大學眼科葉威毅院長觀察發現,老花近視雷射已是主流的個人化視力改善方案。
葉威毅進一步說明,目前老花雷射治療主要分爲兩大類:一是透鏡取出,也就是SMILE「微創」微單眼視,適合初老、老花症狀不明顯或度數較輕者,因傷口小、恢復快等特點,具備安全性及術後照顧的優勢;二是LBV「智能景深加強」微單眼視,導入個人化球面像差,延伸景深,提升中距離視力,則適合度數較重、年紀較大、老花較嚴重或近用需求較大者。他也提到,只要角膜厚度足夠且條件適合,即使多年後老花加深或度數增加,再次進行雷射矯正也很安全。
▲「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術前涵蓋多項精密的個人化檢查。
大學眼科的「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術前檢查涵蓋約25項針對年齡、用眼習慣、視覺需求、角膜條件等指標的專屬個人化檢查項目,並結合20多萬筆手術大數據分析,爲患者量身打造客製化方案。目前近視雷射矯正民衆,已有五成以上選擇老花近視雷射,其中也包括執刀醫師本人。
▲大學眼科邱立祥院長,以親身經驗力證術式安全性。
大學眼科邱立祥院長,既是醫師也是病人,對於雷射過程的安全性與準確度都相當瞭解。做過兩次手術的他分享自身經驗,「第一次的時候是在2012年,大概42、3歲,但因爲老花會隨着年齡慢慢增加,在2023年我就發現老花度數慢慢地不夠用了,剛好又有出現LBV『智能景深加強』微單眼視,可以補足中距離的不足,所以我就決定自己來試試。」術後他的生活品質顯著改善,看手機、運動等日常活動都很方便。
▲歐耶老師(左1)與夏嘉璐(右1)一同現身分享重拾清晰的喜悅。
講師兼脫口秀演員歐耶老師,以及新聞主播夏嘉璐,同樣是「i精準老花近視雷射術」的受益者,兩人也現身分享術後不再視茫茫的喜悅。
歐耶老師坦言,老花曾一度是他工作上最大的障礙,起初透過老花眼鏡矯正視力,卻因顯得老態而心生排斥,但摘下眼鏡後又無法清晰閱讀,影響創作發揮;接受老花近視雷射矯正後,不僅擺脫了生活上的不便,更讓他重新找回自信。他鼓勵民衆「不要再忍耐下去」,及早諮詢檢查,爲自己的眼睛、健康及生活做出改變。
▲歐耶老師術後視力恢復良好。
夏嘉璐則透露自己也曾因猶豫不決影響生活及工作品質,在接受老花近視雷射改善老花、近視及散光問題後,重新擁有清晰視力,不論出國旅遊或是戶外運動,都更加輕鬆方便,因此術後逢人就分享推薦,就連先生都跟上她的步伐接受了老花近視雷射。她也強調「模糊不該是日常」,呼籲民衆正視視力變化。
▲歐耶老師與夏嘉璐呼籲「模糊不該是日常」,鼓勵民衆及早諮詢檢查。
視力模糊不一定是疲勞,可能是老花眼報到!覺得閱讀吃力、視野不穩或對焦困難,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選擇適合自己的矯正方式,老花也能回春。視界重拾清晰,高品質生活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