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興放話“人形機器人訂單爆了” 受制於產能 行業總體出貨量謹慎樂觀

《科創板日報》5月12日訊(記者 張洋洋)人形機器人熱潮持續,上游零部件產廠商還在率先兌現行業紅利。

今日,機器人機器人概念股震盪走強,拓斯達等漲停。五洲新春、賽福天、寶馨科技午後漲停,泰爾股份、科力爾、萬向錢潮、春光科技、拓斯達等此前漲停,埃夫特、威爾高、同心傳動、曼恩斯特等漲超10%。

近日,王興興在第六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演講中透露,目前包括宇樹在內的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發展都處於良好狀態,“很多企業訂單都爆掉了。”王興興還稱,目前宇樹科技所有崗位都非常缺人。

一級市場熱錢涌入,新創業公司層出不窮,二級市場概念股企業股價飛昇,人形機器人毫無疑問是2025年最具標誌性的風口行業。

當機器人漸漸從實驗室的跳舞翻跟頭走向產業,更難的是能夠量產形成商業閉環。客戶需要的是能真正創造價值的機器人,追求是投入產出比,而不是單純的炫技或是表演。

此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表示,2025年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生產超過1000臺,並在自有工廠試運行,爲全面量產做準備。

一名行業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目前智元機器人、樂聚機器人排在行業出貨量前列。

此前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智元機器人合夥人、具身智能事業部總裁姚卯青介紹,智元今年機器人出貨量計劃保持在數千臺,營收數將保持數倍規模增長。

樂聚今年同樣衝擊上千臺人形機器人實際交付,500臺的交付量是保底目標。宇樹機器人訂單則一直處於在排隊,一般要2個月的交貨期。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傅利葉方面瞭解到,截至2025年Q1,傅利葉機器人總體交付超10000臺。2025年整體出貨交付目標數千臺,其中雙足人形機器人目標交付300臺。

近期,傅利葉和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的“具身智能康復港”正式揭牌,雙方將圍繞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康復醫療場景的應用標準建設、康復方案共創、科研攻關等展開全面合作,攜手打造國內首個具身智能康復示範基地。

同時,傅利葉與同濟大學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優勢互補,開展聯合研發、人才培養與場景共建,加速先進技術從理論到實際應用的轉化。傅利葉還與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共同推進具身智能技術在康復醫療和產業服務領域的創新應用。這也標誌了傅利葉攜手行業夥伴邁開探索具身智能+康養的第一步。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優必選方面瞭解到,今日,華爲與優必選科技在深圳正式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領域,在產品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及產業體系等開展創新合作。

協議約定,雙方將通過發揮華爲昇騰、鯤鵬、華爲雲及大模型等能力與華爲在研發、生產供應等經驗,結合優必選全棧式人形機器人技術,推動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創新向工業、家庭等場景的效率提升和落地複製。華爲將依託全棧AI基礎設施能力,支持優必選建設具身智能創新中心,並基於場景打造“人形機器人+智慧工廠”聯合示範方案,開發家庭服務人形機器人(包含雙足和輪式人形機器人)等方面展開合作。

優必選在4月下旬正式與採購方簽訂了大型雙足人形機器人採購合同,所涉及的產品主要是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與商用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C,相關產品將用於汽車工廠的生產製造和商用接待等環節。這是人形機器人企業在工廠製造業場景全球首次簽署小批量人形機器人採購合同。

但因產能有限,需求場景還難以大規模複製,無法很好形成商業閉環,因而多名行業人士對目前人形機器人的出貨情況仍持謹慎態度。

上海一名人形機器人公司CFO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目前其所在公司已經有大幾百臺的訂單儲備量,不過受制於產能,該CFO仍對出貨保持謹慎樂觀態度。

“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產能不足,另外就是零部件的穩定性問題,所以出貨相對謹慎”,該CFO還提到,絕大多數人形機器人企業出貨都不在真實有價值的應用場景。場景難以滿足客戶價值需求,人形機器人出貨形成也就難以形成商業閉環。

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何斌認爲,具身智能是以人的行爲帶動AI向物理空間項目發展,實現物理空間信息交互。AI 技術將物理與技術結合,前沿領域非常多且熱度高。從 AI 和人員角度,從基礎模型到實際關鍵數據技術、數據採集及算法應用,都是企業面臨的問題。資本推動下,結合各個場景,特別是特殊機械產品應用,未來有突破發展的潛力。

上海大學上海市智能製造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教授兼博導李靜則表示,具身智能操作模型與通用大模型不同,大模型是具身智能新範式,包括環境感知、決策和執行。人形機器人因具備泛化能力成爲熱點,基於模型數據基礎和強大執行力,實現更多功能。

李靜認爲,從機器人專業角度,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是重點。當前,國內外在這方面存在短板,比如小腦功能完善,站立行走只是一方面,在非結構環境下,提升泛化能力,包括人機功能綁定下的安全性和全身運動柔性控制的突破,是長期過程,這也限制了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