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性剝削爆增!色情申訴案佔7成 專家籲制定「兒少隱私專法」

公民參與改造媒體聯盟召集人許雅荏指出,國內目前法律只針對特殊兒少隱私進行規範,卻缺乏針對一般兒少的完整專法來規範隱私保護。(李念庭攝)

去年爆發黃子佼兒少性影像案件,引起社會關注。據統計,去年iWIN接獲申訴案達6199件,較前一年翻倍成長,以「色情」類別佔7成最高。專家指出,針對兒少隱私保護,目前國內只針對特殊兒少進行規範,呼籲未來應增訂兒少數位隱私專法,保護所有一般兒少,並提升兒少及家長的數位素養。

iWIN網路內容安全防護機構今日(26)舉辦2025 iWIN兒少網路安全年會。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新世代孩子出生在網路時代,網路雖帶來更多機會,卻也面臨諸多挑戰,未來會透過完善法律制度,如去年通過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增進教育素養、跨域合作3重點來推動兒童網路安全保護。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李念庭攝)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秘書黃文哲強調,應協助孩子在「隱私」和「自主權」取得平衡,瞭解哪些資訊應該隱藏、哪些資訊可以公開,建立網路世界的自我保護意識。網路雖便利,卻隱藏潛在危機,網路數位足跡更容易被記錄、分析、濫用,法規應持續研議如何更保障兒少隱私安全。

iWIN統計,2024年累計受理6199件有害兒少身心發展相關申訴案,比前一年3007件成長一倍,以違反兒少保護相關法令案件最多。其中,「色情」類別佔7成居冠,以及有害兒少身心健康內容7.31%、網路霸凌6.82%,兩者皆上升,其餘包括暴力、兒少私密照等。

iWIN執行長黃益豐說明,去年兒少性影像案件爆發後,相關舉報、申訴案大幅提升,色情影片是大衆關注也最好辨別的類別,佔比最高。今年上半年,案件量仍在上升,以色情佔近4成最高,其他依序爲網路霸凌約25%、有害兒少身心健康內容約16%、兒少私密照、不實訊息等。

公民參與改造媒體聯盟召集人許雅荏說,針對兒少隱私保護,我國主要以《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9條爲主,不得公佈兒少姓名或其他足以辨識身份資訊,實務上多是針對性暴力、家暴等重大新聞案件,針對特殊兒少隱私規範管理。

近期有網友拍攝高中生制服照片,在網路上製作「制服地圖」,許雅荏表示,即使沒有揭露姓名,仍透露了孩子的學校,可能增加性凝視、跟蹤風險;許多街拍與直播,未經孩子同意就拍攝、評論、製成迷因、商業使用、轉傳等,也可能對兒少構成心理傷害、性別歧視。

然而,臺灣目前針對一般兒少,沒有完整專法規範隱私保護,主要依賴個資法,缺乏針對兒少的細則,如家長曬小孩無規範、同儕拍攝或直播曝光無明確法律等。由於法律空白,風險管理多靠家長和兒少「自律」,可能衍生家長過度分享、數位足跡留存、同儕轉傳等問題,對兒少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許雅荏指出,兒少隱私暴露的風險指數,隨着資訊越完整就越危險,傳統的「是否揭露姓名」已不足以判斷風險,現在需要的是「兒少可辨識性」加上「被觀看意圖」的合併評估標準。短期要建立專法保護兒少隱私,較爲困難,仍只能靠意識培養,但建議針對涉及兒少影像,與制服、學校、日常地點等影片,應有專責審覈邊界。

★《中時新聞網》提醒您:

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度傷害、移除下架性影像,洽性影像處理中心、終結性影像,不拍攝、不持有、不下載、不分享。

根據刑法第235條規定,散佈、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佈、播送、販賣而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着物或其他物品者,亦同。提醒大家勿加入跪求、私給等行列以免觸法。

根據刑法刑法319-3條,未經他人同意,無故重製、散佈、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其性影像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其性影像系第319條之1第1項至第3項攝錄之內容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度傷害。拒絕兒虐,請撥打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