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剝削7成與3C有關 私密性影像犯罪佔9成

兒少性剝削7成與3C有關,私密性影像犯罪佔9成。(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兒童青少年3C成癮嚴重,據統計,兒少性剝削案件中,高達7成透過網路進行。專家指出,青少年網路交友已是常態,防禦感降低情況下,若缺乏安全意識,恐成爲性剝削受害者,甚至散播私密性影像,成爲犯罪嫌疑人,呼籲家長教導孩子辨識危險信號,做好相關風險教育。

據內政部警政署、衛福部統計,去年(2024)遭受兒少性剝削共3555人中,有7成案件是透過網路。(李念庭攝)

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隨着網路及社羣媒體使用,兒少可能誤入數位犯罪風險。約半數兒少認爲可以在網路上公開個資、近5成不知道如何隱私設定,4成表示家長沒有和他們討論過網路安全議題。兒少缺乏防護的情況下,易成爲性剝削受害者,甚至捲入網路犯罪。

據內政部警政署、衛福部統計,去年(2024)遭受兒少性剝削共3555人中,有7成案件是透過網路,男女比例約爲3:7,且86%爲在學學生。兒少性剝削嫌疑人中,約半數爲未滿18歲兒少,犯罪類型以私密性影像犯罪佔9成最多。

展翅協會組長陳時英表示,對青少年來說,數位科技時代「網路交友」是常態,青少年女對親密關係和性感到好奇,加上使用網路時防禦感會降低,孩子容易在網路上展開與性相關的話題,甚至索求裸露影像、視訊性愛等。

根據國外研究,分析全球兒少性剝削和性虐待案件,全球約約12.5%兒童、每8人就有1人曾遭受網路誘拐,包括線上搭訕、詢問性相關問題、性簡訊、要求性行爲等。過去一年中,也有12.6%兒童遭非自願拍攝、分享和暴露於性影像當中。

陳時英表示,兒少、家長都應學會辨識網路危險信號,當陌生人主動接觸、過度親密對話、索取個人資訊等,就應提高警覺。家長可教導孩子不輕易接受不明的交友邀請,遇到不舒服對話立即告知,以及教導孩子保護個人隱私重要性。

陳時英強調,網路安全教育應比照真實世界,重點不是阻止上網,而是做好應對風險相關教育。家長可透過4招,避免恐懼與憤怒、保持冷靜、建立信任、適當應對,成爲孩子的後盾,建立親子之間信任感,共同面對網路風險。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遇到性騷擾勇於制止、勇敢說不,請撥打110、113

性侵害就是犯罪,請撥打110、113

現代婦女基金會 性侵害防治服務專線02-7728-5098分機7

婦女救援基金會 02-2555-8595

勵馨基金會諮詢專線 02-8911-5595/性騷擾專線04-2223-9595

★《中時新聞網》提醒您:

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度傷害、移除下架性影像,洽性影像處理中心、終結性影像,不拍攝、不持有、不下載、不分享。

根據刑法第235條規定,散佈、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佈、播送、販賣而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着物或其他物品者,亦同。提醒大家勿加入跪求、私給等行列以免觸法。

根據刑法刑法319-3條,未經他人同意,無故重製、散佈、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其性影像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其性影像系第319條之1第1項至第3項攝錄之內容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