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民族復興是兩岸問題最佳解方
旺報社評
中共政治局決定本月20至23日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主題是第十五個五年(十五五)規畫。透過五年規畫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大陸融合計劃經濟與改革開放的國策,目標是分階段、有步驟實現民族復興。依據官方表述,臺灣問題(國家完全統一)將在民族復興過程中解決。
軍隊 民族復興護國神山
今年大陸「十一」宴會上,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的致辭,透露了十五五規畫涉臺部分的基本內容:「堅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干涉,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大陸設定2035和2049兩時間點爲民族復興的兩大節點,並以此爲目標制定五年規畫,因而外界有「統一時間表」的說法。大陸雖否認有具體的「統一時間表」,但民族復興與統一確實是大陸的目標,五年規畫則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從王滬寧的表述可知:一手交流合作、一手反獨反外部干預,一手軟、一手硬的兩手策略仍是中共十十五期間對臺政策主調。
兩手策略代表和平統一路線不變,有人疑惑,大陸既聲稱和統,何不承諾放棄動武?這是因爲民進黨並未放棄臺獨,依中共辯證法,保留武力是避免臺獨、震懾外部干預的必要手段。九三閱兵就是對臺獨與外部勢力的震懾,以軍隊爲「民族復興的護國神山」。
換言之,握有強大軍事力量,就可以「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謀求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繁榮與進步。就此而言,九三閱兵已彰顯「硬的一手」,現在應突出「軟的一手」。
太平洋對岸的川普、臺海對岸的賴清德,是上蒼賜予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兩大「歷史契機」。川普2.0對美國外交、國防戰略進行了一場「革命性」的重塑,放棄基於自由價值的意識形態外交、基於傳統盟友的地緣政治外交,改行以美國經濟利益爲核心的重商主義,由此臺灣從華府建制派眼中的「核心資產」變爲MAGA眼中的「高配息股」,隨時可以套現走人、落袋爲安。
臺灣 川普眼中高配息股
賴清德在兩岸理念論述上,處處與大陸扞格、屢屢觸怒北京,他在總統職位上多待一天,就對大陸創造利多一天。賴政府爲扭轉執政困境、抵抗大陸壓力而「病急亂投醫」,採取以犧牲自由民主、政黨和解、社會和睦、經濟永續爲代價的極端政策,這隻會讓臺灣人民對制度失望、對民進黨宣傳反感、對經濟前景沒有信心。
大陸領導層應認知,像川普和賴清德這樣的「隊友」哪裡找?只要大陸發展愈來愈進步,制度吸引力愈來愈強,距離民族復興愈來愈近,適當時機向川普拿出令其願意「套現」的條件,同時向臺灣人民伸出溫暖的手,讓多數民意願意接受兩岸終極方案,完成「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到「臺灣人民寄希望於大陸」的歷史轉折。
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再次思想解放。例如,將對臺動武的條件,由「正面表述」改爲「負面表述」,也就是從「限定條件下的動武」轉變爲「限定條件下的不武」,一念之間便可打開臺海永續和平的廣闊空間。再如,大陸以「九二共識」爲恢復兩岸協商的條件,兩岸民間交流因而卡在半空。何不以1992年兩岸「事務性商談與政治性議題無關」的智慧,實現兩岸民間交流,讓交流爲臺灣人民創造好處,成爲民意推動民進黨改變政策的動力。
思路打開,具體對策便容易了。例如花蓮堰塞湖事件發生後,海協會可以致函海基會,比照八八風災號召大陸紅會和臺商捐款捐物資,甚至開放民間組救援隊前往災區,可惜涉臺部門只是照本宣科打了「安全牌」。
做好準備、抓住契機、及時出手,經由民族復興解決臺灣問題不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