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前瞻:多廠商智能體產品首發首秀 Agent迎發佈潮

《科創板日報》7月21日訊(記者 張洋洋)在本週即將到來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科創板日報》記者從多個廠商處瞭解到,不少廠商將攜各自的智能體產品亮相,多數智能體產品也是全球首發首秀。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階躍星辰方面瞭解到,今年WAIC期間,階躍星辰將有新模型和終端agent及垂類agent等多個新品發佈,涵蓋手機、車、具身智能機器人等終端。

月之暗面公司將展出更擅長代碼與 Agentic 任務的Kimi2。相關負責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今年月之暗面的產品展覽將以Kimi2模型爲主。

百望股份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百望股份與沐曦科技合作的面向一帶一路的交易合規智能體也將在WAIC上正式發佈;意言科技創始人劉煜晨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公司的工業智能體核心平臺泰然AIP也將亮相今年WAIC,並同業內人士共同探索AI如何助力工業企業實現降本提效、智能進化。螞蟻數科也將在WAIC上全球首發其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深度智能體應用。

近期,因Manus撤退出中國市場,業內有關於智能體的討論再度掀起熱潮。

Manus聯合創始人季逸超也發佈博客長文,從技術層面深度覆盤從創業以來,在Agent(智能體)研發與訓練方面的經驗教訓。

季逸超表示,Manus團隊之所以選擇“套殼”而非自研大模型,正是基於前一次創業的教訓,決定基於開源或商業大模型做“上下文工程”,構建智能體。然而,這個過程並不簡單,團隊經歷了4次智能體框架調整才實現局部最優解。

在長文中,季逸超表示在Manus項目的最初階段,他和團隊就面臨一個關鍵決定:是使用開源基礎模型訓練一個端到端的智能體,還是基於前沿模型的上下文學習能力構建一個智能體?

季逸超說,在他的上一段創業經歷中,他從頭開始訓練模型,但隨着GPT-3 和 Flan-T5的出現,其內部模型“一夜之間變得無關緊要”。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慘痛“教訓,Manus 選擇押注於上下文工程而非底層模型,這也使得Manus能快速地改進,進行產品迭代。

季逸超還總結一些Manus的實操經驗,爲同行提供參考。比如KV-Cache(Key-Value Cache,一種緩存機制)命中率至關重要,高命中率可以提高推理效率,優化資源利用率,成本和延遲越低。

因此,創業者有三種辦法可以提高KV-Cache緩存命中率:一是保持提示前綴穩定,避免在提示中使用時間戳;二是使上下文僅追加,避免修改先前的操作或觀察,確保序列化是確定性的;三是在需要時明確標記緩存斷點。

需要注意的是,季逸超的長文主要是技術層面的覆盤與探討,但並未對市場關注的裁員、遷址新加坡、撤離中國市場等話題進行直接回應。

Manus此前在國內引發了不少關注,但Manus從創業之初就有着極強的海外基因。發佈之初,Manus就僅支持英文,公司團隊發佈視頻也是全程英文介紹,用戶註冊使用App還需要特殊的網絡條件進行註冊。爆火不到四個月後,Manus以最極端的方式“宣告”在中國市場的的計劃。

就在Manus“出走”引發行業震盪之際,不少國產廠商正瞄準時機發力搶佔市場空間。

今日,來自楓清科技的個人專屬智能體Fabarta正式開啓內測,這是一個基於大語言模型與本地知識庫技術打造的專屬個人AI助手,可個性化地實現本地數據與公開信息的聯合智能問答檢索、智能長文寫作、智能數據分析、專業翻譯等功能。

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楓清科技創始人兼CEO高雪峰表示,Fabart將企業環境驗證的智能化能力,延伸至個人工作場景,同時滿足C端效率和B端深度業務需求的智能平臺。Fabarta支持MCP協議,可無縫對接並協同利用外部通用智能體(如ChatGPT agent)的基礎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在高雪峰看來,未來的智能化時代絕非通用智能體的一枝獨秀,而將是通用能力與一系列聚焦特定領域、深度理解用戶與業務、安全可控的精專智能體相結合,高效協同、各展所長。

高雪峰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目前,楓清科技接洽中的企業級客戶超過200家,其核心的多模態知識引擎與行業智能體平臺產品已被化工、金融、製造、能源、醫療等多個頭部企業應用在實際生產環境,客戶包括上汽集團、泰康養老、中化信息、常熟農商等。

在市場拓展方面,楓清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OO葛爽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並不急於迅速搶佔市場,“我們寧願慢一點”,會先在官網開啓超級辦公智能體的測試計劃,各行業的用戶深度參與,結合用戶的反饋進行產品的快速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