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員專法出爐 消基會憂成本轉嫁消費者

勞動部預告院版外送專法最高罰50萬元,違者公佈公司、業者名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外送員專法草案出爐,引發關注。消基會執行董事徐則鈺表示,保障外送員最低報酬固然重要,但主管機關在立法時,也應納入消費者與消保團體的意見,否則業者轉嫁的成本會更高,最後全都由消費者埋單。

徐則鈺表示,過去媒體曾報導外送員每單有六十五元的最低保障,當時就覺得偏高,因爲外送員的酬勞最終一定會反映在消費端。如今專法訂定的最低報酬,比六十五元還要高,報酬提高後,即使不是百分之百轉嫁,成本也一定絕大部分落到消費者身上。

他也提到,光以時薪計算,未充分考量外送的差異性,例如配送距離、點單數量、等候時間等,因此呼籲後續立法討論必須開放更多利害關係人參與,納入消保團體意見。

臺中市外送平臺服務產業工會理事蘇柏豪則認爲,專法在許多面向採納工會意見,包含職災保險由平臺負擔、第三責任險保障範圍等。不過,仍有多項關鍵疑慮需調整。

蘇柏豪指出,工會最重視的,是外送員的「每單基本費」保障能否與基本工資連動。他說,數個在野黨版本都建議以「基本工資三分之一」作爲每單下限,但此次草案並未明確列入,恐怕降低未來調整效率。

他也對草案採用「交通部基本運價基準」作爲連動機制提出疑慮。目前交通部運價基準尚未定案,如果明年運價基準訂得太高或太低,對產業與外送員都會造成影響,還可能讓專法延後一年才能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