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春招指南:耐克、阿迪們的晉升空間變大了丨消費參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賀泓源 北京報道
先說結論,外企打工人的天花板變高了,但外企工作本身也正變得相對不穩定。
大家好,我是小賀,歡迎收看本期依舊特別實用的消費參考。
春招季到了,找工作,成爲畢業生們的當頭大事。國企、民企、外企或者考公,大家都在做着自己的人生選擇。
現在的好消息是,在外企,中國團隊說話更算數了。這很重要,關係到每個人的職業前途、升職機會。
我身邊就有一些外企高管離職,因爲他們發現,自己永遠只是個執行層。甚至一些業務細節,最終決策權還是在國外總部。當然,打工人都是執行層,但主動權還是有區別。
以耐克爲例,中國團隊的話語權變得越來越高。
2024年末,耐克宣佈王嘉爾成爲NIKE和JORDAN的全球合作伙伴。注意,全球合作伙伴這個title不低,甚至超越中國區範圍。據我瞭解,這一合作就是中國團隊主動促成的。
2024年10月,耐克宣佈,董煒將擔任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並擔任ACG品牌全球CEO。這代表着,中國團隊開始負責全球性業務。
阿迪達斯更是提到,已經給予中國本土團隊100%的授權。
星巴克也在縮短決策的閉環。比如,之前IP合作要層層審批,現在順暢多了。
但外企們向中國團隊放權的另一面是,他們在國內優勢越來越低,甚至在收縮。
以耐克爲例,在截至今年2月末的最新財季,耐克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滑17%至17.33億美元。從2021年開始,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營收,經歷了連續八個季度的業務下滑。
作爲對比,在2024年,安踏集團營收同比增長13.6%至708.26億元。
背後便是,外企決策鏈條過長,導致經營僵化。國產品牌就要靈活得多。
客觀上,放權是有效果的。
在2024財年,阿迪達斯大中華收入同比增長8.4%至34.59億歐元。
所以,在這個時候看,外企還是一份好工作嗎?
確實,外企正在國內祛魅。在收入上比不過互聯網,在穩定性上比不過體制內。比如,耐克剛經歷過一輪裁員,星巴克,存在被賣掉可能。
可也要看到,外企治理可能相對更人性化一些,比如年假就普遍很長。現在,外企職業空間,也變得相對寬廣。
總體來說,具體要選哪種工作,得看個人選擇。
當然,如果手上沒那麼多offer,要珍惜每個機會。打工不易,且打且珍惜。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喜歡的工作,各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