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2025年經濟路線圖注重“穩定與創新”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道 今日歐洲新聞網站3月8日刊登題爲《中國2025年經濟路線圖:平衡穩定、創新和增長》的文章,作者爲凱瑟·納瓦卜。文章編譯如下:
在世界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爲2025年制訂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再次彰顯其作爲世界經濟穩定力量的地位。
在年度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中國公佈了以國內消費、科技創新和金融穩定等爲中心的全面計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定爲5%左右。
2025年的經濟藍圖還包括將赤字率上調至4%左右,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預計部分資金將用於促進國內消費。
中國從出口驅動型經濟模式向消費驅動型模式的轉變,反映了其促進內生增長的更廣泛目標。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裡克·索爾海姆強調,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他指出:“有針對性的方案不僅增強了中國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的能力,而且爲外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中國經濟計劃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對技術和創新的高度重視。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
歐盟中國聯合創新中心的聯合發起人帕特里克·奈斯指出:“歐洲將意識到我們需要中國的技術。”他強調了在可持續農業和綠色能源等領域進行結構化協作的必要性。
中國還採取果斷措施,通過開放電信、醫療服務、教育等領域吸引外資。
加中貿易理事會北京代表處負責人戴維·佩雷斯-德羅西耶指出:“中國擴大服務業開放和吸引外國投資的承諾爲加拿大企業提供了積極的前景,尤其是在教育和技術領域。”
儘管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但最近的一項商業調查顯示,70%的加拿大企業仍將中國視爲開展業務或進行投資的五個優先考慮市場之一,這凸顯了中國市場的持久吸引力。
中國2025年的目標還包括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5%左右。經濟分析人士認爲,5%左右的增長目標是實現這些就業目標的可行途徑。
政府還概述了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等方面的計劃,表明了對於實現長期人口穩定和社會福利的更廣泛承諾。
中國的經濟發展路徑與其對可持續發展和全球經濟融合的承諾日益交織在一起。索爾海姆認爲,“穩定”和“創新”是今年全國兩會的兩大主題,並強調中國在綠色技術和環境倡議方面的領導作用在這個時代至關重要。
中國2025年的經濟路線圖標誌着向創新驅動、消費主導和金融穩定增長模式的戰略轉變。儘管全球形勢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的政策反映了強化經濟韌性、吸引外國投資和推動技術進步的協同努力。
在世界經濟模式轉型之際,中國致力於平衡穩定與創新,這使其成爲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角色。(編譯/劉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