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貿易戰或進一步推高波音空客飛機價格

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道 據法新社4月20日報道,由於通貨膨脹和新冠疫情,波音和空中客車公司飛機的價格已經飆升。現在,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很可能造成進一步的動盪。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與2018年相比,波音和空客飛機的價格已經上漲30%左右。

這兩家航空航天巨頭面臨着多方面的價格上漲壓力:原材料(尤其是鈦)、勞動力、零部件、能源和工業流程(主要是鍊鋼)。

波音公司2024年底簽署了一份社會協議,規定4年內爲其超過3.3萬名加入工會的員工加薪38%。

航空航天專家理查德·阿布拉菲亞指出,“鈦鑄造和鍛造經歷了高速通脹時期,特別是自俄羅斯供應美國以及歐洲的產能消失以來”,這是烏克蘭戰爭的後果。

據他稱,自2021年以來,材料和設備價格上漲幅度高達40%。

他補充說:“原材料並非真的成問題,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執意要製造問題。”他指的是,美國總統對鋼鐵和鋁這些航空航天重要部件徵收25%的關稅。

在那之後,加徵關稅措施已適用於所有美國進口商品,且稅率可能提高。

美國《航空價值新聞》雜誌主編約翰·珀西諾斯表示:“航空業的通脹正在加速,而這些災難性的關稅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他指出,新一代飛機,如波音的787“夢想客機”和737 MAX以及空客的321neo等,由於更省油而特別搶手。它們的價格已經“大幅上漲”。

但尋找昔日的傳統價目表毫無意義:空客自2018年以來就沒有發佈過任何價目表,波音自2023年以來也沒有發佈過價目表。

“目錄價格是虛構的,”阿布拉菲亞開玩笑說,“你只要盛裝出席會議,就能獲得50%的折扣。”

空客解釋說:“我們很久以前就放棄了‘目錄價格’的想法。它們毫無意義,因爲與最終價格的實際情況完全脫節。最終價格與每份合同的具體特點、版本、配置等相關。”

然而,一位要求匿名的行業專家指出,製造商有一個內部基準價格,然後在此基礎上提供“購買優惠”,比如有時會“以相對較大的幅度”降價,或者更常見的做法是提供額外的選項或服務(售後、培訓等)。

合同還包括一項條款,規定每年根據實際成本通脹率調整價格,直到幾年後飛機交付爲止。

由於客戶主要以美元支付貨款,空客也依賴於歐元對美元匯率。

波音告訴法新社記者,該公司根據生產成本和其他市場因素對飛機價格進行評估,但沒有透露細節,因爲這是一個敏感的競爭因素。

兩家航空航天巨頭的訂單已經排到本世紀20年代底,但它們並沒有藉此提高價格。

上述行業專家說,市場“競爭仍然激烈”,兩家公司正在“爭奪每一筆交易”。

爲了減少依賴性,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同時向這兩家制造商採購。

德國羅蘭貝格國際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曼弗雷德·哈德回憶說:“在新冠疫情之前,波音和空客一直在打價格戰。其實當時的價格相當低,甚至可以說太低了。”

他指出,飛機價格上漲導致“機票價格普遍上漲,對航空公司而言,盈利狀況良好”。

要了解飛機價格,現在必須依賴某些航空公司的透明度。例如,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在2月底向波音、空客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訂購了77架飛機。法新社根據全日空航空公司提供的目錄價格計算如下:一架787-9“夢想客機”的價格約爲3.86億美元,一架737 MAX8的價格約爲1.59億美元。而這兩款機型2023年的價格分別爲2.92億美元和1.216億美元。一架空客321neo的價格約爲1.48億美元,2018年爲1.295億美元。(編譯/林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