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恐波及臺灣 外媒:增加「實戰」可能性
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美國總統川普及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關稅戰互不退讓,美中兩國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全面經濟斷裂」,恐一步增加雙方爆發實戰的風險,關稅戰也恐波及臺海等其他領域問題。畫面爲2019年6月,川普與習近平在大阪G20峰會上舉行雙邊會談。(路透)
美國《華盛頓郵報》12日評論,美國總統川普及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關稅戰互不退讓,美中兩國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全面經濟斷裂」,專家警告,恐一步增加雙方爆發實戰的風險,關稅戰恐波及臺海等其他領域問題。
《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宣佈針對全球的對等關稅措施後一週,將矛頭對準中國大陸,增加報復關稅措施至125%,暫停他國關稅實施,不過11日也將半導體、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列爲關稅豁免項目。
分析師及親近北京核心領導層的消息人士指出,市場對關稅日益恐慌之際實際上存在更深層的擔憂:川普的反覆無常,以及美中自1月以來就缺乏有意義的秘密聯絡管道,代表現階段幾乎沒有有用的工具將兩國關係導回正軌。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表示:「所有人都相當關注關稅,但現在的局勢已經超出關稅,我們已經回到脫鉤階段。」他說,北京曾經能夠容忍提升關稅等措施,只要有機會坐下來和川普談判、穩定雙方關係,「但現在已完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分析師們警告,儘管美中之間的外交關係問題重重,不過長久以來,這2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及投資一直扮演穩定力量,這些經濟聯繫斷裂、脫鉤,恐移除雙方之間的重要護欄,從根本上重塑全球經濟,以及增加「實戰」(actual shooting war)機會。
《華郵》指出,川普及幕僚一致認爲,突然暫停針對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措施,在戰略上比北京技高一籌,並且打賭北京會退縮。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9日在美國銀行家協會(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會議上預告,美國將與盟友達成一系列新協議,並且採取協調一致的措施對抗中國;貝森特當天接受福斯財經新聞(Fox Business)訪問時說:「他們可以調高關稅,但那又怎樣?在戰爭中沒人是贏家。」
儘管川普政府押寶北京會退讓,不過中國官員已暗示,北京已準備與美國進行持久經濟戰,包括決定對內不表現出軟弱,同時對於在川普第一任期內與美國密切達成協議卻獲益不多感到不滿。
2名瞭解北京內部討論的知情人士指出,一羣核心高官已被指示制定一系列措施,因應美國的經濟打擊,甚至在川普1月20日就職前幾周就已開始草擬部分行動,這些措施包含對美國特定產業課稅,對美國企業祭出限制。
7日川普首次威脅北京撤回對美國的34%報復關稅措施時發文稱:「關於中國要求與我們會面的談判都將終止!」北京後續強硬反擊不會屈服於「壓力、威脅及敲詐」,報導指出,這起事件讓美中兩國的溝通管道突然中斷。
華府智庫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東亞計劃主任文哲凱(Jake Werner)評論:「川普基本上對達成某種協議持開放態度,但他現在似乎給自己挖了一個坑,除非中國對他卑躬屈膝,否則他不願意和中國談判,中國肯定不會這麼做,這代表目前局勢最有可能的方向是升級。」
除此之外,瞭解北京內部討論的知情人士也透露,儘管北京已做好準備迎接關稅戰升級,但過去一週,中國外交官仍對川普政府的速度及規模感到措手不及。當中,華府以類鴉片藥物芬太尼(fentanyl)氾濫爲由,對中國實施第一輪關稅措施尤其讓北京感到挫折,因爲中國已採取溫和但有意義的措施,來解決芬太尼原料問題,例如在國內逮捕數百人。
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2月曾率團訪美,但未取得成果。(資料照/中新社)
報導指出,和加拿大、墨西哥公開反抗川普關稅的做法不同,中國官員避免公開回應關稅問題,而是試圖建立秘密管道來避開政治鬧劇。
消息人士透露,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2月悄悄率領多個代表團訪問華府,與智庫代表會面,探究北京如何與川普新政府互動,據悉當時崔天凱帶來了經過共產黨高層批准的提案,當中涵蓋北京準備在談判中做出的可能讓步,崔天凱上週又再度訪問華府。
不過中國的這些舉措都未取得有意義的進展,北京一名人士說:「感覺毫無意義。」該名人士認爲,相較於川普1.0,現在只剩「霸凌及敵意」。
專家警告,這場貿易戰拖得愈久,雙方的報復舉動愈有可能波及到其他領域,尤其是美國與臺灣的關係。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資深研究員孫韻(Yun Sun)回憶,2020年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破裂、中國未履行採購承諾後,雙方關係急速下滑,美中當時就北京在南海的挑釁行爲,以及華府對臺灣的支持爆發爭執。
孫韻說:「這種模式是從關稅開始,迫使中國讓步,當中國拒絕時,很快就蔓延到其他領域,因爲川普信奉極限施壓策略。」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保護自己、遠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