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恐遭殃? 華郵:美中脫鉤增加「爆發戰爭可能性」

▲川普與習近平都不願讓步。(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華盛頓郵報》報導,隨着美中貿易戰升溫,川普與習近平拒絕讓步,世上2大超級強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脫鉤」。若此局面成真,可能提高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而雙方持續發生分歧的議題,包括南海與臺灣,恐怕也被捲入。

報導指出,美中之間的貿易與投資,長期都是雙邊緊張外交關係的穩定力量。但分析師警告,如果這些經濟聯繫被全面切斷、也就是所謂的「脫鉤」,可能缺乏關鍵安全機制,不僅從根本上重塑全球經濟秩序,也提高了爆發真正戰爭的可能性。

加州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布蘭契特(Jude Blanchette)認爲,目前局勢已經不僅僅是「關稅」那麼簡單,「我們已經退回脫鉤狀態。只要他們認爲有機會跟川普坐下來(談談),穩定關係,北京就會容忍關稅與其他項目上修,但現在這是完全不可能了。」

▲川普2日在白宮玫瑰園宣佈對等關稅政策,並簽署總統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川普與其任命官員認爲,「髮夾彎」暫緩大部分對等關稅,是一項智取北京的戰略,因爲他們押注中國將會讓步。但北京官員已經表態,準備好與華府展開一場持久經濟戰。根據2名北京知情人士說法,一個由高官組成的核心小組,被要求事先制定措施,應對任何來自美國的經濟打擊,例如對特定美國產業課徵關稅,對美國企業施加限制等。

分析師、北京消息人士也透露,因爲關稅日益加劇的市場恐慌之下,還隱藏着更深層的擔憂。川普不穩定的行動,以及他1月上任以來,美中缺乏任何有意義的幕後管道,意味着「幾乎沒有任何工具」能夠引導雙方關係回到正軌。川普7日放話,終止所有中國要求的談判,北京也尖銳迴應,不會屈服於「壓力、威脅與勒索」。

華府智庫「昆西研究所」東亞計劃主任沃納(Jake Werner)說,「基本上,川普對某種協議抱持開放態度,但他現在似乎挖了一個坑給自己跳。除非中國卑躬屈膝,否則他不願意跟中國對話,而中國肯定不會這麼做。這代表目前最可能的事態發展方向,就只有升級了。」

▲分析師認爲,美國對臺支持等議題,可能也會遭到貿易戰波及。(圖/路透)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計劃主任孫韻(Yun Sun)比較了川普2屆任內的貿易戰局面。2020年「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破裂、中國沒有履行採購承諾之後,美中關係降到冰點。而現在,雙方在中國對南海侵略、美國對臺灣支持等方面針鋒相對。

孫韻解釋,美國的行爲模式是「從關稅開始,迫使中國讓步。當北京拒絕照做,衝突很快就會蔓延到其他領域」,因爲川普深信「極限施壓」是有效的。她指出,危險在於雙邊領導人都決定投入一場「懦夫賽局」(game of chicken),也就是「誰先退讓,誰就輸了」的高風險對峙局面,「這會讓局勢變得更艱難……因爲他們都認爲自己將會獲勝。」

不論公開或私下,中國都表示依然對川普政府敞開大門。但根據孫韻最近與中方接觸的理解,北京想要傳遞的訊息是,「我們想要談判,但我們也願意戰鬥。」

▲美國加州長堤港(Port of Long Beach)的貨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分析師認爲,如今川普政府時間緊迫,一方面要處理與北京不斷升級的對峙,另一方面也要趕快跟盟友達成協議,以利打造團結陣線,阻止中國規避嚴厲的貿易措施。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認爲,接下來90天至關重要,如果川普可以與75國達成協議,並且獲得他們的支持、阻止中國轉運,美國就有機會建立一個「不包括北京」的貿易聯盟。

所謂「轉運」就是透過第三國轉運貨物,躲避高額關稅的做法。2018年美中貿易戰時,一些中國企業就利用越南等國作爲中繼站,達成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