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保單熱度升溫 前七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逾2,381億元、佔比破四成
金管會公佈壽險業今年前七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圖爲保險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9月30日公佈壽險業今年前七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摺合新臺幣共2,381.93億元,約佔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的40.81%,高於2023~2024年的39.3%和38.04%,其中又以傳統型保單賣出2,024.9億元、約85%最多,幣別方面則仍以美元傳統型保單爲大宗,保險局分析,短期內因聯準會降息預期,有利投資型保單銷售動能,中長期則需觀察利變型保單是否受降息影響而銷售下滑。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今年前七月外幣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約2,024.9億元,投資型保單爲357.03億元,兩者皆年成長41%;幣別方面,美元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約63.99億美元、年成長44%,美元投資型保單約10.67%、年成長57%,整體美元保單銷售成長46%。
7月買氣比6月增長
蔡火炎分析,美元保單銷售成長主因是有壽險公司與銀行通路推出新保單刺激買氣,也有業者推出美元利變型保單,推動傳統型保單的買氣,單月來看,7月買氣也比6月增長,可能是保戶對投資前景樂觀,有助於投資型保單銷售,7月傳統型保單較6月銷售下降,主因是6月基期較高所致。
蔡火炎說,今年前七月澳幣投資型保單賣0.75億澳元、年減46%,減少主因可能是原本市場預期澳洲央行降息落空,澳幣傳統型賣1.07億澳元、年增20%,主因可能是澳幣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較當地利率高而吸引買氣;人民幣方面,傳統型保單賣出0.28億元人民幣、年成長115%,可能是與中國大陸經濟狀況改善有關,增加民衆投保意願,投資型保單賣0.74億元人民幣、年成長57%,與壽險公司和銀行通路合作推廣、帶動買氣增加有關。
仍需持續觀察變化
蔡火炎表示,雖然今年前七月的新契約保費佔比較過去兩年稍高,但未來仍需持續觀察利率與匯率變化、市場預期和壽險公司的銷售策略調整,市場預期聯準會後續將再降息,通常降息有利於資本市場,對投資型保單可能有幫助,但利變型保單的宣告利率也可能下降,對於傳統型保單的銷售則需觀察,且壽險公司的銷售策略更是影響銷售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