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達計劃推出更靈活聰明的智能機器人,讓機器人從“能幹活”變“會幹活”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吳佳楠 廣州報道
“核心技術是智能裝備的支撐。”4月9日,在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產品與服務新聞發佈會上,拓斯達機器人產品線總經理徐曉明在會上分享了拓斯達如何打造以核心技術驅動的智能硬件平臺,爲製造企業提供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從2021年起,拓斯達與國創工軟合作,基於歐拉操作系統,開發了IT與OT技術深度融合的新一代機器人操作系統平臺,該平臺在智能與具身結合過程中起到類似‘小腦及脊椎’的聯接作用,是實現具身智能的核心部件,爲人工智能技術與物理世界的結合提供了關鍵支持。”徐曉明表示。
據介紹,新一代機器人操作系統平臺已經在很多工業場景上應用。“拓斯達的新一款智能機器人創意積木拼裝工作站,就搭載了新一代智能機器人控制平臺,充分驗證了AI大模型技術與機器人技術融合的價值點,目前這一套工作站已經成功應用在玩具行業。”徐曉明表示。
徐曉明認爲,“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是製造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傳統機器人主要側重在重複的“體力”勞動,智能機器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完成了從體力到腦力的升級,具備感知、學習、決策和執行的能力,這種技術不僅能夠優化現有的應用場景,還能創造出全新的應用場景。
徐曉明表示,企業正計劃推出更聰明、更靈活的智能機器人,通過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新一代智能機器人控制平臺的深度融合,融入機器人研發中,在分揀、搬運等多種場景進行訓練,機器人不僅能完成標準動作,更能通過實時數據分析、靈活決策和優化調整,變得更聰明、更柔性、更高效,同時也會更好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的發展需求。
“廣東有多樣的製造業以及完善的產業鏈,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佔獨特位置,希望藉助廣東的產業鏈優勢,以及拓斯達近20年在工業場景積累的場景數據,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融合提供落地支撐,讓機器人從‘能幹活’變得‘會幹活’。拓斯達也會持續探索新技術,開拓新場景,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升級解決方案,以智能製造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徐曉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