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舉殘疾人羣體,讓“春天的事業”更溫暖
原標題:託舉殘疾人羣體,讓“春天的事業”更溫暖
陳曦
今年5月18日是第35個全國助殘日。據新華社報道,近日,第七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200名全國自強模範、200個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和60名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受到表彰。
“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某種程度上,殘疾人生活得好不好,殘疾人事業發展得好不好,可以折射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治理能力,映照出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近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殘疾人事業,將其納入各項建設事業中,推動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多部法律法規在制定、修訂過程中增加了關於殘疾人特殊保護的規定;殘疾人蔘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的人數不斷增多,面向殘疾人的各類託養服務、居家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
“枝葉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從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保障措施,到爲殘疾人提供就業創業支持;從持續開展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到營造無障礙環境……近年來,各地政府部門、殘聯及社會各界多方聯動,聚焦殘疾人羣體急難愁盼,積極迴應其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訴求,合力照亮其出行、求學、求職、圓夢之路,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殘疾人。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全社會濃厚的扶殘助殘氛圍中,越來越多殘疾人以不屈的姿態直麪人生,奮力開創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在此次受到表彰的自強模範中,有人憑藉過硬技藝,站上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的領獎臺;有人在志願服務中用愛心與關懷爲“同路者”撐傘;有人創業成功後反哺社會,幫助其他殘疾人家庭走上致富路……身體的缺陷擋不住追夢的腳步,他們是我國千千萬萬殘疾人的縮影,以實際行動展現了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殘疾人事業是“春天的事業”,這份事業沒有終點。未來,做好扶殘助殘工作,爲更多殘疾人提供發光出彩的機會,需進一步織密兜底保障網,着力優化相關服務質量,提高殘疾人的生活品質和社會融入程度;也需要進一步凝聚“平等、融合、共享”的社會共識,最大限度消除有形無形的障礙和歧視,形成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風尚。
如今,科技的飛速發展正在爲殘疾人事業打開新空間,爲健殘融合打開新想象。比如,超3000個與殘疾人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和手機APP完成改造,助力殘疾人跨越“數字鴻溝”;智能仿生假肢、中文構音障礙語音識別系統等技術正在幫殘疾人羣體突破身體侷限,探索更多可能。可以預見,當智能設備可及性進一步提升,殘疾人的生活半徑將大大拓展,看到的世界也將更加廣闊。
託舉殘疾人羣體,續寫“春天的事業”,是在澆築人類文明的共同基座。讓我們攜手共進,以制度體系保障平等權益,以點滴善舉匯聚溫暖力量,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爲他們提供“有愛無礙”的社會環境、追夢圓夢的時代舞臺,不斷增強廣大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