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中國經濟網

“十四五”期間,800餘萬撫卹優待對象納入國家撫卹補助範圍,建成61萬餘個到村和社區一級的退役軍人服務站點,累計支持438個優撫醫院、光榮院、烈士紀念設施建設項目……在國務院新聞辦7月31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裴金佳表示,“十四五”期間,退役軍人安置率等約束性指標全部如期實現,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等預期性指標穩步落實,部分超額完成,有效提升了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

健全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是解決政策落實、服務保障“最後一公里”的關鍵。“十四五”以來,退役軍人事務部高度重視服務中心(站)建設,持續提升服務保障的基本效能。

“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繫團結凝聚廣大退役軍人的橋樑和紐帶,是服務保障退役軍人的‘最後一公里’,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承紅色基因、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平臺。”裴金佳說,“十四五”期間,退役軍人事務部進一步健全從國家到村(社區)的6級服務中心(站)建設,建成61萬餘個服務機構。同時,還在有條件的高校、企業、商圈建立服務站點,就近就便爲退役軍人提供日常服務,“我們根據退役軍人需求,建立職責明確、相互銜接、規範有序的服務清單。比如,鄉鎮(街道)服務站就思想政治引領、就業創業扶持、權益維護等6個方面明確了32項服務內容。”

在服務便捷化方面,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推進了退役軍人服務APP,通過信息化賦能服務流程,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建成國家級退役軍人綜合信息數據庫,推進退役軍人服務“一件事”集成辦理模式,將軍人退役後涉及的事務整合爲“一站式”辦理。“我們還設立了退役軍人事務員新職業,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定期開展對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交流見學、技能競賽。”裴金佳說。

高質量充分就業

就業始終是廣大退役軍人的核心關切。“十四五”期間,退役軍人事務部堅持把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爲頭等大事,引導他們成爲各行各業的生力軍,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退役軍人事務部就業創業司負責人盛保晨介紹,在扶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方面主要做了四項工作:一是在“政企合作”上廣發力。退役軍人事務部先後與69家央企、國企和大型民企簽約,帶動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與全國近2萬家企業合作,引導企業落實“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退役軍人”,“適當放寬學歷、年齡等條件”的優惠政策。

二是在“搭建平臺”上聚合力。完善退役軍人服務APP招聘功能,推進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及其他招聘平臺資源共享;每年組織退役軍人就業服務專項行動。累計舉辦招聘會5萬多場次,140萬餘名退役軍人達成就業意向。

三是在“創業創新”上激活力。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金融信貸、場地支持等優惠政策,支持有條件有意願的退役軍人創業創新。指導各地掛牌設立1988個創業孵化基地,組建14000多名創業導師隊伍,舉辦兩屆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營造創業創新氛圍,促進退役軍人經營主體不斷髮展壯大。

四是在“發揮作用”上增動力。加強“兵支書”“兵教師”“國防教育輔導員”等培育使用,推動開展消防員專項招錄,引導退役軍人繼續爲國家作貢獻。約37萬名優秀退役軍人擔任村(社區)兩委委員,14800多名退役軍人進入中小學任教,18000餘名退役軍人進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

在安置工作方面,“‘十四五’期間始終圍繞‘把退役軍人接收安置好、作用發揮好’主線,通過盤活崗位和人才資源,調動黨政機關、羣團組織、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安置積極性,優化安置比例,實現‘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同步推進專業人才直通安置,盤活科研類、飛行類等通用人才,實現‘轉業不轉崗’。”盛保晨說,截至目前已接收安置25萬餘名轉業軍官和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安置質效持續提升。

幫扶優待出實招

退役軍人爲國防和軍隊建設奉獻了青春,部分人員到地方後因重大疾病、突發事件等陷入生活困境。“十四五”期間,退役軍人事務部積極探索關心幫扶措施,加強制度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在制度建設上,按照普惠和優待疊加的原則,出臺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工作規範、加強退役軍人司法救助等文件,明確幫扶要求。比如,在資金保障方面,要求各地把困難退役軍人幫扶資金列入當地財政預算;在醫療救助方面,對困難退役軍人醫療費用負擔比較大的,要予以傾斜幫扶。

在平臺建設上,搭建困難退役軍人幫扶信息化服務系統,定期和民政部門比對數據,努力探索“一次申請,多方幫扶”聯動幫扶格局。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做好睏難幫扶工作,已經成立了1100多家關愛幫扶基金,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幫助困難退役軍人的良好氛圍。

此外,現役軍人和軍屬、退役軍人、烈士、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的遺屬等都是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服務保障的優撫對象,黨和國家始終關心關愛他們,社會尊崇尊重他們。“2024年是國家連續第20年提高優撫對象定期撫卹補助標準。我們不斷完善‘保險+救助+補助’的優撫醫療保障體系,積極開展走訪慰問和幫扶解困活動,紮實推進優撫事業單位改革發展,全國800餘所優撫醫院、光榮院,在‘十四五’期間改擴建提標80多個,服務保障水平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徐耀說。

爲優撫對象家庭懸掛“光榮牌”、爲優撫對象發放優待證、先後制修訂《軍人撫卹優待條例》等法規政策10多項……如今,熱心擁軍優撫的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隊伍不斷壯大,優撫對象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更加可感可及,尊崇軍人職業、尊重退役軍人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郭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