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危機突襲 上海凱鑫業績"變臉"背後暗藏玄機
記者 李山
上海凱鑫(300899)第三次拉響退市警報。這家曾以環保技術爲主業的創業板公司,因2024年業績快報中淨利潤虧損、營收不足1億元踩中退市紅線,將在年報披露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而一季度業績預告中突然翻倍的營收與淨利,疊加此前長達四個月的信息披露真空期,讓這場財務數據的"過山車"顯得尤爲撲朔迷離。
退市警報背後的業績困局
4月17日,上海凱鑫同時拋出的兩份公告形成強烈反差。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僅8160.59萬元,同比下滑超三成,歸母淨利潤虧損164.62萬元,這是自2020年上市以來首次錄得年度虧損。按照現行退市規則,若經審計後最終數據觸及"淨利潤爲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標準,其股票將披星戴帽。
值得玩味的是,與慘淡的年度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5年一季度預告中高達191%的營收增速與近340%的淨利潤增長。公司解釋稱,這得益於2024年簽訂的部分大額訂單在一季度集中確認。但這種將大額收入集中確認在特定季度的會計處理方式,加之審計機構對合同確認時點的異議,令市場對財務數據真實性產生疑慮。
信息披露的"時間遊戲"
更令投資者不安的是信息披露的時間差。根據監管要求,上市公司預計年度淨利潤爲負或存在其他重大風險時,需在次年1月底前披露業績預告。但上海凱鑫遲至4月17日才突然"自曝"虧損,期間長達四個月未作任何風險提示。
公司對此的解釋是,財務部1月份初步測算時認爲未達披露標準。但審計過程中,會計師對三項合同確認時點的調整直接改變了全年業績性質。這種"先樂觀後修正"的操作,不僅導致業績預告姍姍來遲,更讓投資者在毫無防備中遭遇股價波動。數據顯示,公告發布次日公司股價跌幅超8%,較年初已累計下跌近三成。
投資者維權通道開啓
這場由信息披露引發的風波,正在演化爲投資者權益保衛戰。根據證券法相關規定,因上市公司未及時披露重大信息導致投資者損失的,受損投資者可依法索賠。專業律師團隊分析指出,在2025年2月1日至4月17日期間買入,並在4月18日後賣出或仍持有產生虧損的投資者,具備索賠資格。
目前,已有部分投資者通過投資快報公衆號維權平臺發起訴訟籌備。符合條件的股民可關注投資快報公衆號,通過右側股民索賠菜單加入,平臺可幫助投資者快速完成索賠資格驗證與材料提交。專業人士提醒,隨着註冊制改革推進,監管部門對信息披露違規的查處力度持續加大,投資者應及時關注上市公司公告動態,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關注投資快報公衆號,點擊右下方"股民索賠"菜單,立即參與上海凱鑫索賠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