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斯訪問格陵蘭島遇冷,“探島”背後暗藏玄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31日電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揚言“奪取”格陵蘭島控制權之際,副總統萬斯日前踏上了這座地處北美洲東北部、戰略意義非凡的島嶼,一場沒有硝煙的交鋒拉開帷幕。

從訪問行程一波三折,到萬斯登島遭遇尷尬冷遇,再到雙方高層在背後的明暗博弈,一舉一動都牽動着國際關係的敏感神經。

這場紛爭背後,隱藏着怎樣的利益訴求?美國是垂涎島上豐富資源,還是看重其關鍵戰略位置?格陵蘭島在各方勢力拉扯之下,未來之路究竟通向何方?

萬斯遇冷:不受歡迎的訪客

3月28日,萬斯率領代表團登上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格陵蘭的“寒意”,此行的目的地是位於該島偏遠一隅的美軍皮圖菲克太空基地。

那裡地處偏遠,與當地民衆的生活“完全劃清界限”,萬斯一行人沿途幾乎未見普通民衆。這般冷冷清清的場景,與他們出發前的高調宣揚,形成了極爲鮮明的對比。

在基地吃午餐時,萬斯半開玩笑地說,“來之前可沒人告訴我,這裡能冷成這樣”。一語雙關,隱隱折射出美國代表團在格陵蘭島面臨的尷尬境地。

在基地發表講話時,萬斯則毫不留情地批評丹麥“未能切實關照好格陵蘭人民的福祉”,進而語氣強硬地宣稱,美國“別無選擇”,爲保障格陵蘭島的安全穩定,必須採取關鍵立場。

不僅如此,他還公然鼓動格陵蘭擺脫丹麥的管控、走向獨立,稱“我們可以提供更多保護。我認爲他們在經濟上也會表現得更好。”

分析指出,萬斯在格陵蘭島的此番表態,與特朗普“奪島”的執念高度契合,一唱一和間,將美國企圖染指格陵蘭島、擴張自身勢力範圍的“野心”昭然於世。

值得注意的是,萬斯是有史以來訪問該島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美國《紐約時報》援引哥本哈根政治分析師摩根森的觀點指出,萬斯此行堪稱一場“戰術性撤退”。

一方面,美國主動跳過容易引發爭議的文化交流環節和公關噱頭,使得緊張局勢得到一定緩和;但與此同時,派遣最高級別官員親臨,又象徵性地對格陵蘭問題進行了一次“火力升級”。

出師不利:一波三折的行程

此次萬斯訪問格陵蘭島的行程,可謂一波三折。

由於特朗普三番五次揚言要“得到”格陵蘭島,並表示會使用包括武力在內的一切手段控制格陵蘭島,雙方關係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

3月23日,第二夫人辦公室宣佈,副總統夫人烏莎·萬斯將攜美國代表團訪問格陵蘭島。白宮計劃讓萬斯夫人蔘觀當地歷史遺蹟,並出席一場著名的狗拉雪橇比賽。

消息一出,時任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埃格德就表達了抗議,直言美國此訪純粹是“挑釁”,並呼籲國際社會介入。

格陵蘭民衆更是羣情激奮,準備沿機場到城鎮的道路舉行集會抗議,就連狗拉雪橇比賽的組織者也站出來澄清,他們根本沒有邀請萬斯夫人。

一片抗議聲中,美國精心籌劃的訪問行程不得不“大幅縮水”。先是副總統萬斯宣佈將與夫人一同前往。同時,白宮宣佈更改行程安排,將行程縮減到只訪問當地的美軍基地——皮圖菲克太空基地。

美國《新聞週刊》分析稱,此次行程的修改與格陵蘭居民的強硬態度有關。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也在公開場合表示,美國官員想必已深刻認識到,此前想象的“格陵蘭人會張開懷抱、渴望成爲美國人”,是一種“錯誤敘述”。

明暗博弈:格陵蘭島的主權較量

萬斯在訪問結束時強調,他認爲使用軍事力量永遠不會是必要的,應該“以特朗普的風格”達成協議,確保格陵蘭島與美國的安全。他還補充說,格陵蘭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

外媒認爲,這種態度上的適當軟化,似乎與特朗普此前的強硬主張有所不同,很可能是美國打出的一套“組合拳”。

然而,特朗普仍然態度堅決,他在3月26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需要格陵蘭島以保障國際安全。我們需要它。我們必須擁有它。”當被問及那裡的人民是否渴望加入美國時,特朗普表示他不知道,但“我覺得我們必須這樣做,我們必須說服他們”。

在萬斯訪問格陵蘭島的同日,特朗普再次表示,美國“需要格陵蘭來維護國際安全”。他強調,隨着氣候變化,北極海路的開放導致其他國家的興趣正在上升,“我認爲丹麥明白這一點,我認爲歐盟也明白。如果他們不明白,我們就必須向他們解釋。”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格陵蘭政府的態度始終堅定且強硬,此前他們曾多次強調,格陵蘭島將永遠屬於格陵蘭人。他們對萬斯此次不請自來的訪問極爲憤怒。

格陵蘭居民直言,“我不知道他(特朗普)想要什麼,他不受歡迎。”新上任的自治政府總理尼爾森也在社交媒體上明確表態,格陵蘭島不屬於美國和其他任何人,其未來將由本島居民自行決定。

格陵蘭島未來之路將通向何方?是美國繼續強硬施壓,試圖突破各方阻力,最終實現對格陵蘭島的控制;還是格陵蘭島在丹麥及國際社會的支持下,堅守主權,挫敗美國的圖謀?又或者雙方會在重重矛盾與博弈中,尋找到某種微妙的平衡?還要等待進一步觀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