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環境權保障,西藏成就斐然
陳 鋒
自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將環境問題作爲主要議題以來,環境權受到了全球關注,特別是近年來,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峻,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全球所有人的生命權、食物權等人權。202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關於環境健康的歷史性決議,宣佈享有清潔、健康和可持續的環境是一項普遍人權。我國高度重視環境權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要推進環境保護建設,在生態文明發展中提升人權保障水平。
青藏高原具有重要的水、生物、草地、旅遊等自然資源,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域,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對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意義和寶貴价值。西藏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持續推進生態文明高地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西藏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使西藏成爲了全球生態環境最好的區域之一,切實保障了各族羣衆的環境權。
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制體系,保障各族羣衆環境權。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積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先後頒佈實施了《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西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西藏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西藏自治區“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2021—2035年)》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日益完善。通過制度設計、文化融合和技術創新,西藏將羣衆環境參與權從法律文本轉化爲實際行動,保障了公衆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自治區還將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作爲一項常態工作,通過微信公衆號、抖音、微博等新興媒體,不斷拓寬信息公開渠道,向社會公佈監督舉報方式,積極受理並解決羣衆生態環境保護訴求。
大力推進資源普查工作,有序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新時代以來,爲更好推進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國不斷加強對西藏的資源調查工作,啓動了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爲代表的重大環境調查專項工作,科考人員在西藏全域持續開展科考,發現了白頰獼猴、亞洲胡狼、德爾貢石豆蘭等大量動植物新種,完善了西藏水、生態、人類活動等一系列生態環境數據。此外,環境調查還產出了一系列世界級的原創成果,揭示了西藏生態環境的變化機理,爲解決西藏生物多樣性保護、災害防範、綠色發展等重大問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科技支撐。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爲例,西藏積極推動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羌塘等國家公園的創建工作。同時,積極開展林芝國家植物園創建工作,設立了西藏種質資源庫、西藏自治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等遷地保護機構,保存各類生物種質資源,通過開展人工擴繁和野化迴歸工作,保護和恢復野生動植物種羣。2023年底,西藏種質資源庫入庫保存各類生物種質資源2107種11648份;黑斑原鮡、拉薩裂腹魚等西藏瀕危特有魚類實現了全人工規模化繁育。通過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保護方式,西藏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孟加拉虎、墨脫百合等許多曾經一度被認爲消失的動植物又重新回到人們視野中。
科學規劃、積極引導,讓各族羣衆吃上生態飯。西藏始終堅持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並重,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道路。林下經濟和生態旅遊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良性循環的重要方式。多樣的生態系統和豐富的林下資源也成爲了西藏走綠色發展道路的天然優勢。西藏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旅遊,保障農牧民的環境使用權,助農增收,讓各族羣衆吃上了生態飯。每年各族羣衆都能採集冬蟲夏草、松茸、獐子菌等林下資源,通過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與企業合作增加收入。作爲西藏羣衆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爲保障冬蟲夏草產業的穩定發展,西藏開展了全區冬蟲夏草資源普查工作,摸清了西藏自治區冬蟲夏草資源家底,出臺了《西藏自治區冬蟲夏草採集管理暫行辦法》。西藏獨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吸引了國內外大量遊客,幫助農牧民通過家庭旅館、村集體分紅等方式增收,使生態旅遊也成爲西藏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以墨脫縣爲例,僅2024年生態旅遊就帶動當地農牧民增收3542.8萬元。
深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保護補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西藏有序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實現了森林、草原、溼地、荒漠、耕地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通過設立生態崗位,支付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政策補助等方式增加了農牧民收入,提升了他們參與生態保護的主動性。同時,爲了保障西藏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長期穩定發展,鼓勵更多考生報考高校農、牧、林、水、地礦等專業,投身到環境保護工作中,西藏對農、牧、林、水、地礦等專業學生實行免費教育。此外,隨着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野生動物種羣數量不斷增加,且其活動範圍擴散至羣衆生產生活空間,爲保障野生動物和羣衆的權益,西藏還制定了《西藏自治區陸生野生動物造成公民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補償標準》,通過野生動物肇事保險保障羣衆生命財產安全。(作者是西藏自治區社科院當代西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