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場項目對接之海洋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應用推廣活動在福州舉辦
爲充分展示福建海洋漁業科技創新鏈全譜系集成能力和優勢,加快鏈接全國海洋漁業科技高端創新要素資源,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4月14日,由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聯合主辦的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場項目對接之海洋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應用推廣活動在福州舉行。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檀雲坤出席活動並致辭。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金福會見參會重要嘉賓。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韓剛出席活動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中國工程院院士薛長湖分別作主旨報告。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顏志煌主持活動。
檀雲坤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這些爲福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段時間以來,福建省持續推進實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場項目對接活動,引入海洋院士專家團隊,推進與大院大所大平臺戰略合作,加快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要素投向福建,培育壯大海洋新質生產力,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2024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1.254萬億元、水產品總產量924.7萬噸,均居全國第三;其中,海水養殖產量、深遠海養殖規模、水產品出口額、人均水產品佔有量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首位,海洋經濟已成爲福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他強調,福建海洋經濟發展基礎堅實、優勢明顯、前景廣闊。立足新的起點,熱忱歡迎廣大海洋企業來閩投資創業,共同挖掘海洋經濟潛力,共享發展機遇,推進務實高效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我們將堅定不移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優化創新創業創造環境,全力做大做強海洋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紮實推進一批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加快塑造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努力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大局中展現福建擔當、貢獻福建力量。
顏志煌表示,一段時間以來,全省海洋與漁業系統牢記囑託、奮勇爭先,強化海洋強省建設首責部門擔當,堅持補短板鍛長板,推進以政策賦能新型海洋科創聯合體效能提升的“洪流計劃”,加快實施海洋漁業“七個專項行動計劃”,加快建設一體化大融合“海上福建”總平臺,集聚催生突破新質生產力,紮實推進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創造全國領先優勢。他強調,要強化海洋漁業科技力量統籌,整合全國頂尖科研力量和優勢創新資源,堅持海洋漁業科技協同創新推動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匯聚成一股奔騰不息的科技創新強大洪流,致力於讓每一顆實驗室的“技術種子”都有破土而出的力量,都能在產業沃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要堅持政策賦能、科技助力、金融加持、創新搭橋,推進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戰略合作,集中發佈一批前沿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共建國家級漁業良種中心,深化“海魚陸養”閩寧漁業協作樣板,拓展南北接力海水養殖新模式等一批高質量項目,賦能海洋漁業全鏈升級,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帶動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落地、廣泛應用推廣,推動現代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爲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韓剛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關鍵在於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漁業現代化離不開前沿科技的落地轉化和規模應用。他充分肯定福建在技術推廣、水產種業、病害防控等領域取得的全國領先成果,近海新型環保網箱養殖等技術入選全國重點推廣水產養殖技術,“深遠海養殖技術”入選全國農業十項重大引領性技術等,在病害快檢工具箱推廣應用、流動病害測報點增設、水生動物病原庫建立及CNAS實驗室認可等方面開拓了新局面,爲加快漁業現代化進程、夯實漁區振興產業基礎作出了積極貢獻。他表示,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將以此次活動爲契機,秉承“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原則,與福建深化合作,圍繞種業振興、設施養殖、疫病防控、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等重點方向開展系統協同創新,助推漁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暢通,爲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會上,全國海洋漁業領域院士專家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海洋新質生產力新賽道,共同撬動現代漁業發展新未來,就漁業產業鏈建設、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電商賦能“海上糧倉”路徑、智能水下機器人、智慧漁業場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前沿科學技術開展分享交流。
劉少軍院士作《魚類良種良養良銷》主旨報告,聚焦魚類遺傳育種,提出通過“良種+良養+良銷”全鏈條創新提升漁業競爭力。他指出,2023年中國漁業產值達到15957億元,產量達7116萬噸,成績亮眼,但全產業鏈發展仍不平衡,面臨諸多挑戰。劉院士分享了合方鯽等優質魚類育種成果,並強調生態養殖模式創新,特別是稻漁綜合種養的廣闊前景。他的團隊通過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及遠緣雜交技術,成功培育出高蛋白等優質特性的新品種,爲水產業提供了新路徑,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薛長湖院士作《海洋水產品加工的發展趨勢》主旨報告,分析海洋食品加工的高值化、綠色化趨勢,強調科技賦能對產業升級的關鍵作用,爲漁業全產業鏈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他指出,隨着國家對海洋經濟的重視提升,水產品加工業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他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品質參差不齊、技術創新不足等問題,並分享了團隊在生物加工、營養功能化加工、冷凍保鮮技術等方面的創新成果,闡述了從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轉型的趨勢,爲水產品加工行業的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活動現場,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現場集中籤約良種測試、深遠海養殖、智慧漁業、南北養殖接力等22個項目。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推介2024年度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優秀科技成果,發佈2025年重點推廣水產養殖品種和重點推廣水產養殖技術。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發佈《海洋與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推介目錄(第一批)》和《福建省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種類名錄》,進一步凝聚“以科技賦能產業、以創新驅動發展”共識,完善產業創新資源庫,爲供需對接提供“指南針”。
本次活動以“現場會+網上直播”的形式召開,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全國涉海高校及科研院所、水技推廣機構、海洋漁業重點企業等代表,省直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各市、縣海洋漁業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省海洋與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江毅海,省海洋與漁業執法總隊政委朱真參加活動。
(中國日報社福建記者站 胡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