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臺幣改版、光復節憑弔古寧頭 陳衝:賴總統應毋忘前人表示敬意

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表示,近來新臺幣、古寧頭都成熱門字眼,前者因中央銀行突然在立院拋出改版訊息,後者則因光復節總統賴清德只談古寧頭,箇中原因均引發坊間熱議。

陳沖表示,如果沒有1949年成功的新臺幣發行(不是改版),就沒有後來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民國38年的古寧頭大捷,就沒有爾後繁榮的臺灣。這是多年前小學同學重聚壯遊金門時,自己站在古寧頭海灘默禱後的分享。當然,臺灣經濟的發展與繁榮,是個複雜的議題,這兩者只是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而已,如用拉丁法諺: conditio sine qua non 或許更爲傳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光復,但因戰後常併發的通膨,加上日本當局於宣佈投降後大量印發用以搶購物資的臺灣銀行券(許介鱗教授研究),而內地攜入金圓券也助漲物價,復以國共內戰又起,人心惶惶,據統計戰後平均年通膨達676%,1948年一枚57元的雞蛋,至1949年6月已要價7100元,民衆對貨幣已無信任,情況相當危急,不輸一次戰後的德國,或本世紀初經濟崩盤的辛巴威(Zimbabwe),亟需貨幣改革。

但貨幣信用的建立,絕不是隻有改版而已,前述辛巴威只會改版,結果愈改愈沒人要,最後印出一張十四個零的鈔券(100兆),依舊不振,就是一例。

當年臺灣財政廳長嚴家淦深知此中奧妙,面對危急,事前深思熟慮,縝密規劃,然因國步艱難,手頭籌碼不多,需多方奔走,殫精竭慮。1949年6月15日嚴家淦在臺灣省諮議會報告,即日起貨幣改革,新臺幣限額2億元,絕不濫發,信用以向中央爭取的黃金80萬兩爲發行準備,並有1000萬美元爲外匯準備,另爲避免物價波動,專案進口白米1萬噸,以應民生,最後再宣示停止兌換金圓券等措施,擺出陣勢就已顯示十足籌謀。

陳沖表示,外界雖有怨言,但見準備周全,中規中矩,民心頓安,一場風暴,漸次平息,並順利接軌下半年的中央政府遷臺,也奠定日後經濟起飛的基礎。嚴家淦先生被譽爲新臺幣之父,其後歷任財政部長、院長、副總統、總統,功勳卓着,均有紀錄可稽,時下被尊爲護國神山催生的幾位部長,早年皆爲嚴院長時的閣員。

至於古寧頭戰役,發生在1949年10月下旬,共軍連戰皆捷,打算一舉拿下金門,結果因不熟潮汐漲退,登島9086人,多數陣亡,被俘逾3000人。

陳沖表示,自己在2018年古寧頭70週年前夕,曾有一文簡述經過,主要當時情勢混亂,無人知悉全貌,不過7年前曾在金門島上巧遇當年發出第一彈的熊班長,略悉戰況的激烈。

賴總統在光復節憑弔古寧頭,引發陰謀論,其實戰役始自1949年10月25日,光復節談談古寧頭也無不妥,只是忘了主角(光復節),難免物議。不過總統重點,應在強調國軍第一場臺海勝仗、前人的犧牲換得繁榮、對抗威脅守護民主等,尚符當前政策需要,既然如此,也不應忘卻在經濟上前人的付出。

陳沖感慨,毋忘前人! 本月爲嚴前總統120歲冥誕,欣悉賴總統肯定前人的犧牲奉獻,是否也以後輩身分對以前總統表彰其功、表示敬意呢?

總統賴清德在光復節憑弔古寧頭,引發議論,陳沖表示,賴總統肯定前人的犧牲奉獻,是否也能對推動新臺幣發行的前總統嚴家淦表彰其功。圖/報系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