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算力與綠色電力融合發展(觀象臺)

眼下,算力與電力正形成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態勢。持續推動算力與綠色電力融合,我國數據產業、數字經濟將收穫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大發展

大模型秒答專業問題、一鍵剪輯視頻,智能網聯汽車精準泊車,人形機器人分揀零件、搬運箱子……人工智能走進千行百業,給生產生活帶來便利。與此同時,隨着模型規模擴大和迭代速度加快,訓練算力也在持續增長。特別是被稱作“電老虎”的數據中心,大量服務器晝夜高速運轉,帶來巨大電力消耗。據相關機構預測,2024年至2030年,我國數據中心用電量年均增速將達約20%,遠超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到2030年,我國數據中心能耗總量將超4000億千瓦時,若不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2030年數據中心二氧化碳排放或超2億噸。

把“電老虎”變爲“綠巨人”,相關方面已在行動。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印發意見,要求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色電力消費比例在80%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此前印發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也提出“加強大型風光基地和算力樞紐節點協同聯動”“加強數據中心智慧能源管理”。紮實落實這些舉措,將有力推動算力與綠色電力融合,促進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河北張家口,憑藉豐富的風光資源,打造數據中心集羣,今年一季度大數據產業綠電使用量同比增長超三成,佔比創下新高。海南近海海域,將數據艙放入海底構建智算中心集羣,以海水作爲自然冷源節約電能,每年可減少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無論是增加綠電供應,還是減少能源消耗,都將爲降低數據中心的碳排放提供有力支撐。

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算力任務可分爲金融交易、駕駛導航等延遲敏感型,以及圖像處理等延遲容忍型。其中,延遲容忍型的算力負載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靈活調節。例如,可將計算任務從電力負荷高峰時段轉移至低谷時段,助力電網削峰填谷、降低用電成本,也可將計算任務優先轉移至風光資源富集區,促進綠電就近消納,讓電力系統更加清潔低碳。

助力區域協調發展。我國算力資源多集中在東部地區,能源等資源較爲緊張,而西部地區則擁有全國七成以上可再生能源資源。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引導數據中心向西部資源豐富地區聚集,可以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氣候、能源等方面優勢,就近消納可再生能源,還能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推動算力與綠色電力融合,還要注重安全性、經濟性。一來,數據中心對於電力供應的安全穩定要求很高,這對風電、光伏等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特點的新能源發電提出了挑戰。二來,數據中心的電力成本往往佔運營總成本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達六七成,需要採取措施讓綠電供應得既可靠又便宜。

當前,已有一些數據中心通過技術創新,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智能微電網等方案,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降低用電成本。河北懷來縣一處“風電+光伏+儲能”一體化數據中心項目,通過智慧平臺,能夠結合天氣信息和歷史用電趨勢,預測發用電量;藉助儲能系統,儲存多發的風光綠電和非高峰時段的低成本電力,在用電高峰期釋放。通過多措並舉,綠電佔年用電量的70%以上,一年能減少近8000噸碳排放、節省電費超350萬元,實現了風光綠電消納和數據中心低碳發展。

能源行業常說一句話:“人工智能的盡頭是算力,算力的盡頭是電力。”眼下,算力與電力正形成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態勢。京津冀、長三角、內蒙古等樞紐節點,青海、新疆等清潔能源豐富地區均已開展算電協同試點,圍繞綠電直供、多源互補、源荷互動等進行技術探索。持續推動算力與綠色電力融合,我國數據產業、數字經濟將收穫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大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