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黃金交易東移? 新加坡、香港競相挑戰歐美百年金市霸權
新加坡與香港正競相在黃金儲存、精煉與交易等領域分一杯羹,改變長期來由倫敦、紐約與瑞士主導的局面。圖爲示意圖,東京一家銀樓的員工展示金條。路透
隨着地緣政治不穩定帶動金價頻創新高,新加坡與香港正競相在黃金儲存、精煉與交易等領域分一杯羹,改變長期來由倫敦、紐約與瑞士主導的局面。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在新加坡一座最高安全等級的財富保護設施設「堅儲城」(The Reserve)中,設有一座全球最大之一的貴金屬金庫,讓超富客戶可存放黃金與白銀。它可容納1萬公噸白銀與500公噸黃金。另外,在2010年啓用、佔地3萬平方公尺的藝術品儲藏中心Le Freeport,近來也被專業黃金倉儲與物流業者Brink's和Loomis用來保管黃金。
新加坡貴金屬協會執行總裁鄭良豪表示:「倫敦花了200年才建立起成爲全球黃金市場中心的基礎設施」,「我們還有很多要做,但不會花那麼久。」
在香港,也有類似設施在興建中。這兩地今夏也推出了黃金期貨合約,並擴大貴金屬儲存與精煉的能力。
新加坡交易所Abaxx Exchange今年稍早推出了黃金合約,交易所的首席經濟分析師葛裡利表示:「黃金交易的中心正日益向東方移動。亞洲交易中心存在着龐大、還沒開發出的需求。」
一些分析師表示,近期美國擬對黃金徵收關稅的混亂消息,也催生了對亞洲貴金屬交易中心的需求。今年8月,美國海關宣佈將對金條課徵關稅,震撼金市,但幾天後,美國總統川普表明不會對進口金條課稅。
瑞士鍊金廠MKS Pamp的研究主管希爾斯表示:「這些區域中心正好有機會擴大產品供應。」該公司近期在香港設立了區域總部。
新加坡要躋身爲全球黃金中心的計劃已推動超過十年,但香港近幾個月來加快了腳步。香港特首李家超9月表示,香港將在三年內把黃金儲存容量提升至2,000公噸以上,遠高於當前的200公噸,目標是打造一個「區域黃金儲備中心」。
香港毗鄰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與生產國中國大陸,自然具備黃金交易樞紐的優勢。上海黃金交易所正透過香港向國際投資人推廣其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合約,而且6月時也在香港啓用首個離岸金庫,並在當地推出兩種人民幣計價黃金合約。
多家國際黃金精煉業者已在香港佈局,包括Heraeus、Metalor,而MKS Pamp也參與了上海黃金交易所新黃金合約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