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AI智慧漁業 許智傑:前鎮漁港可望成爲臺灣典範

有意角逐2026高雄市長的民進黨立委許智傑25日與高雄區漁會、臺灣區遠洋鰹鮪圍網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共同舉辦「AI型漁・智慧漁業座談會」。(許智傑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有意角逐2026高雄市長的民進黨立委許智傑25日與高雄區漁會、臺灣區遠洋鰹鮪圍網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共同舉辦「AI型漁・智慧漁業座談會」,許智傑表示,臺灣漁業目前面臨多重挑戰,若將漁業各項工作及流程注入AI人工智慧,將能有效提升產業韌性。

許智傑表示,臺灣漁業正共同面臨從業人口老化、極端氣候、國際資源競逐與缺工等嚴峻挑戰。他認爲,AI不應只是個口號,而是必須實際走入漁港、上到漁船、進入養殖場,發展出漁民「用得起、學得會」的工具,從科技辨識魚種、分析漁場,到智慧監控水質、預警魚病,用更科學的方式提升產業韌性。

許智傑指出,高雄擁有最大的漁業基地「前鎮漁港」,當地擁有完整的漁業鏈結,正是大家導入AI、打造「AI型漁業」的最佳場域,前鎮漁港有潛力成爲臺灣智慧漁業的典範。

農業部漁業署署長王茂城表示,面對全球漁業資源管理的趨勢,導入AI與大數據分析是提升臺灣漁業競爭力的關鍵,漁業署將持續透過政策引導與資源投入,鼓勵業界開發符合漁撈及養殖需求的智慧解決方案,從精準投喂、病害防治到漁獲溯源管理,建構更永續、更有效率的漁業生產體系。

高市府海洋局副局長羅長安指出,高雄作爲臺灣的海洋首都,擁有最完整的漁業產業鏈,是發展智慧漁業的最佳試驗場域,市府將積極整合轄內學術資源與科技動能,扮演平臺角色,媒合技術端與產業端的需求,讓先進科技能真正解決第一線漁民的痛點。

高雄區漁會理事長黃一茂說,漁民長年「看天吃飯」,最希望能有科學工具來降低風險、增加收入,期盼這次的座談會能成爲一個起點,讓學者的專業知識與政府的資源,能和漁民的實務經驗緊密結合,共同找出讓產業升級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