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智慧農漁周20國400家參展商 引領產業突破挑戰邁向永續智慧
▲農業部次長黃昭欽出席致詞。(圖/貿有展覽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爲協助全球農漁業突破國際貿易摩擦、關稅壓力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等嚴峻挑戰,由貿有展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5臺灣智慧農漁周」開幕典禮,今(3)日上午在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三天的展會以「打開新局 Unlocking Global Agribusiness」爲年度主題,期望爲農漁畜全產業鏈帶來智慧轉型與產業韌性的新方向。
本屆展會規模再創新高,吸引來自逾20國、超過400家參展商,展出2,000項創新解決方案,涵蓋 AI智慧監測、精準營養與灌溉、節能農機、疫病預警、自動化冷鏈等前沿技術;並舉辦逾1,000場次國際買主會議,協助業者將創新技術轉化爲具體商機。
主辦單位表示,本屆展會以 「SMART」爲核心精神,涵蓋永續、市場、前瞻、韌性、科技。展區規劃六大主題,包括農業科技、漁業科技、畜禽與飼料科技、農業永續、生鮮加工與冷鏈、以及首度登場的「臺灣新食力展區(AgriFood)」,聚焦在地食材、未來飲食及智慧食品製造,全面展示農漁畜全產業鏈創新能量。
展會期間將舉辦20多場專業論壇,議題涵蓋智慧水產養殖、AI 農業應用、免疫科技、飼料創新、永續畜牧等,邀請國內外專家深度交流。最受矚目的「農業科技新創競賽」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高雄市青年局、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等夥伴共同主辦,優勝團隊將代表臺灣前進AFTEA2025國際決賽,展現臺灣農業科技新創的國際競爭力。
農業部黃昭欽次長於開幕典禮上致詞表示:「農業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供應鏈重組之挑戰,必須不斷創新、提升韌性。農業部近年施行『智慧、韌性、永續、安心』政策主軸,全面推動智慧農業示範場域,並深化省工機械化、設備現代化及完善冷鏈物流系統,確保糧食安全與消費信心。我們期望透過本展引領檯灣農漁業拓展國際市場,並將臺灣打造成亞洲智慧農業之典範,開啓臺灣農業發展新局。」
次長也指出,透過AI、大數據、物聯網、精準農機與區塊鏈等智慧方案,不僅改善生產流程,更是政府與民間跨域合作,共啓創新生態系之最佳典範。
▲開幕典禮大合照。(圖/貿有展覽)
會展新創專區由高雄市青年局、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等團隊攜手打造,匯聚農業新創團隊。例如「宜興源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強靜電場系統搭配乙烯吸收裝置,成功取代高成本空運,完成酪梨海運至新加坡的實證,展現農產運輸低碳與保鮮的新突破。
臺灣國際農業科技展區,農業部聚焦我國農業政策方向及智慧農業推動成果,精選15家業者展示數位農業應用案例、農業數據平臺與氣候韌性技術。
臺灣國際漁業科技展區,農業部水產試驗所以「草匯藍碳 藻護健康」爲軸心,展示創新繁養殖技術、高效省工種植技術,並開發海草與海藻於淨零減碳、生醫藥及保健食品的應用。此外,「AI智養產研聯盟」以西灣智慧科技爲核心,結合多方技術,推出 AI 智慧養殖管理系統,透過即時監控、數據分析與自動化控制,降低養殖風險並提升產能。
臺灣國際畜禽暨飼料科技展區,工研院展示養豬產業韌性加值暨資源永續發展館,結合環境監控與自動化管理,提升養殖生產效益並推動廢棄物資源化技術。
臺灣國際農業生鮮冷鏈展區,中華汽車工業公司推出國內唯一自主研發量產商用電動車 ET35,提供高效能、低碳排的永續運輸解決方案,助力企業綠色轉型。
臺灣農業永續科技展區,農漁畜智慧節能科技館共同展出全球首發AI海膽養殖系統,結合低碳節能技術與AiOT智慧監控,推動農漁畜永續與智慧化管理。
臺灣新食力展區,首度登場的「臺灣漁青品牌館」匯聚全臺24個青年漁民品牌,展示從養殖、加工到品牌行銷的高品質水產加工品與創新海味產品,展現新世代漁業的創新力與永續經營模式。
貿有展覽指出,2025臺灣智慧農漁周不只是一個展覽,更是推動全農產業鏈升級的重要平臺,串聯政府、產業、學術與國際資源,協助臺灣農業在挑戰中轉化爲機會,邁向韌性與永續的未來,邀請國內外數萬名專業買主及媒體朋友蒞臨採訪,共同見證臺灣農漁畜產業邁向智慧化、科技化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