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爆火!上海阿姨爺叔扎堆去,100元嗨玩一整天...這纔是老年人的真實需求?
近日
上海興起的“百元一日聚”模式
引發熱議
這一業態以人均百元的價格
爲老年人提供
兩餐、娛樂、社交等全天候服務
迅速成爲“活力老人”的熱門選擇
“百元一日聚”的走紅,本質是對老年羣體需求的精準捕捉。其亮點在於,跳脫了傳統養老服務的“生存保障”邏輯,轉向滿足老年人對社交、娛樂、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例如,門店選址地鐵沿線,降低出行門檻;套餐制餐飲和免費KTV、棋牌室,既節省成本又契合老年人“性價比優先”的消費心理;而自發組織的防詐講座、同學會等活動,則巧妙激活了老年人對情感聯結的渴望。
站在商業角度,確實能形成閉環:通過線上預訂鎖定客源,精準控制食材損耗;利用午晚餐間的閒置時段攤薄成本;以超50%的高復購率和口碑傳播降低獲客成本。這種“薄利多銷”的策略,讓企業保持微利,讓老人享受實惠,是真正的“雙贏”。
這一模式的價值也不僅止於商業創新,更在於其社會價值,因爲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養老服務的空白——對於健康且具備社交需求的老年人,日託中心側重照護,老年大學偏向學習,而“一日聚”則創造了“輕養老”場景,成爲緩解老年孤獨、重構社交網絡的公共空間。這無疑是“銀髮經濟”待挖掘的部分——將閒置資源對接真實需求,開闢新的消費增長極。
然而,新業態的成長也面臨考驗。首先是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儘管負責人強調“微利可持續”,但低價策略對供應鏈管理和運營效率的要求極高,尤其是隨着門店擴張,一旦客源有波動,如何在低價的同時保證用戶體驗,是不小的考驗。其次,企業公佈的產品線中,一些業務類型過去曾涉及充卡消費的負面新聞,雖然企業目前承諾“不充卡”,但旅遊、農產品等衍生業務仍需警惕套路嫌疑。
“百元一日聚”的啓示在於:銀髮經濟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去洞察老年人的真實需求。當企業真正將老人視爲“有生命力的消費者”而非“被照護對象”,企業實現商業價值的同時,構建起有溫度的老齡友好生態,銀髮經濟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上觀新聞·解放日報原創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謝飛君
微信編輯:佳思敏
◢ 近期熱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