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看時事/澳洲萊豬登臺…專家:堅持標示來源國 一圖看萊劑禁令轉變、對人體影響

食藥署日前公佈自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0.001 ppm,引發民衆疑慮。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關稅戰壓力籠罩之際,首批含萊劑的澳洲豬肉進口臺灣,專家認爲政府恐擋不住美國要求放寬、解除對美豬牛的進口限制的壓力,但即使開放,也要堅持標示來源國,美國武器很多,臺灣籌碼不多,不宜太早秀出底牌免得被予取予求。

「今天是澳洲打頭陣,臺灣很難拒絕含萊劑的美豬進口,否則會成爲另種貿易障礙。」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認爲,要讓美國閉嘴的方式是進口,但要標示來源國。他說,美國卅多年前也施壓臺灣開放進口美國火雞肉,曾對臺灣肉雞產業產生短暫衝擊,但在市場機制運作下,並未過多影響臺灣本土產業,對美豬狀況有可借鏡之處。

嚴震生舉例,當政府面臨進口美豬和對美採購小型核能發電機組壓力時,國內豬農和反核團體要站出來抗議,這可以給政府底氣,讓政府可以對美談判;過去很多社運團體反對的事情,到了民進黨執政就沒有反對,反而讓美方予取予求,實際上這是民進黨政府可以運用的方式。

臺大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陳麒安認爲,臺灣政府恐擋不住美國要求進一步放寬、解除對美豬牛進口限制,但既然擋不住,應可跟美國談交換更多利益或支持;他研判美國總統川普不會只有這一波損人不利己的政策出手,若臺灣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就得思考何時出牌。

陳麒安表示,川普急欲解決各國對美貿易順差問題,民進黨除了採購美豬牛等產品,也要透過解決美國眼中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來對美表態,臺灣民衆一定會受到這波政策衝擊,政府要如何跟民衆溝通成爲下個問題,雖然賴清德總統當前政治聲量不錯,現在是較能承受民意衝擊的時機點,但即便解決美國眼中的老問題,在川普眼中都不算加分。

臺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臺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勳表示,標示是否含有萊劑的確屬於非關稅貿易壁壘,但各國民情不同,臺灣民衆對萊劑引發的食安問題比較敏感,未來如果美國施加壓力或雙邊關稅談判,很可能符合殘留容許量標準以下就不必特別標示含有萊劑,但原產地標示是最基本的要求,這是不能退讓的底線。

臺灣國際戰略協會理事長王昆義表示,政府先拿含萊劑澳豬叩關來試試看,若民衆反彈沒這麼大,美豬就順勢進口,也不會受到太大關注;只要不背離民進黨政府打造非紅供應鏈的政策目標,賴政府都會照單全收。

澳洲進口豬驗出萊劑 製表/元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