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罷免、倒閣風險何在? 國民黨面臨「兩害取其輕」困境
▲臺北市長蔣萬安拋出倒閣建議引發議論。(圖/翻攝國民黨臉書直播)
記者郭運興/臺北報導
大罷免如火如荼進行,目前距離二階連署截止日,進入倒數最後兩週時間,泛藍立委有35位進入二階連署,一旦成案,進入投票,對藍營衝擊不言可喻。值此關鍵時刻,臺北市長蔣萬安登高一呼,建議藍營應提出倒閣,讓總統解散國會重選,做爲反攻綠營的起點。但是依憲法規定,倒閣存在諸多無法操之於國民黨的變數,因此面對是否要提出倒閣,藍營內部確實舉棋未定。《ETtoday新聞雲》試着從法源依據、法律門檻、通過門檻等項目,分析罷免與倒閣的風險高低。
▼罷免與倒閣風險比較。(圖/記者郭運興製圖,點圖放大)
罷免
目前藍營已有35位立委進入罷免第二階段,依《選罷法》規定,罷免成案進入投票階段後,若要罷免成功,需通過兩道門檻,一是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二是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對遭遇罷免的藍委而言,只要該選區有25%的人出來投票,便可以輕易罷免立委,確實比一般選舉來得更爲容易。
再者依政治獻金法,目前被罷免方無法律依據可進行募款,若倒閣進入國會全面重選,依法擬參選人是可以設置政治獻金專戶進行募款。
因此,遭遇罷免的藍委現階段面臨的是,沒有銀彈援助,且糧草也不繼,萬一罷免案通過,被罷免人自解除職務之日起,4年內不得於同一選舉區爲同一公職人員候選人,換句話說,被罷免的立委不僅失去的是剩下3年任期,更代表未來4年,亦即2028年立委選戰也不得再披掛上陣,等於斬斷該立委7年的政治生命,如此一來將重創國民黨,讓國民黨面臨嚴重的人才斷層危機。
倒閣
回到倒閣選項,不可諱言,倒閣的變數多數是無法操之於國民黨。首先要倒閣成功,一定要過半立委同意, 泛藍陣營只有54席,必須要靠白營的8席不分區立委挹注。但是白營8席沒有罷免壓力與危機,爲何要支持倒閣重選?何況少了前主席柯文哲的加持,一旦國會重新改選,最後白營所能掌握的席次可能低於8席,藍營很難說服讓白營政治自殺。
就算倒閣成功,依規定行政院院長應於10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總統於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後十日內,經諮詢立法院院長後,「得」宣告解散立法院,憲法規定是「得」非「應」,因此賴清德總統也可以不解散國會。
但對綠營來說,倒閣並非全然不利,重新改選後有很大機會掌握國會多數,擺脫朝小野大的困境,這會是一個很大的誘因。不過綠營若贊成倒閣,便很難對罷團這些日子的揮汗努力做出交代,處理不好會導致罷團反撲,這也是綠營要克服的難題。至於藍營也要評估,改選後有可能會失去國會多數黨的地位。
泛藍立委54席中,扣掉13位不分區立委,還有41個區域立委,如今被連署罷免者有35位,僅6個區域立委未捲入此波大罷免浪潮,分別是原住民選區的盧縣ㄧ、黃仁、鄭天財、高金素梅、連江選區的陳雪生、金門的陳玉珍。換言之,已有8成5的藍委面臨被罷免的命運,雖然不必然全部藍委都會被罷免成功,但倘若有6席以上藍委被罷,綠營便取得了國會過半主導權了。
綜上所論, 無論是罷免還是倒閣,國民黨不僅是處於被動,更是一種劣勢狀態,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政治情境,最後或許只能兩害取其輕,重點是哪一個所要付的代價或風險較少呢?
▼35位泛藍立委罷免案第一階段過關。(圖/記者郭運興製圖)